【ITBEAR】10月10日消息,代號Lunar Lake、面向低功耗輕薄本的酷睿Ultra 200V系列發布之后,代號Arrow Lake-S、面向高性能桌面臺式機的酷睿Ultra 200S系列終于正式登場了!
還是酷睿Ultra 200家族(即第二代酷睿Ultra)的第二站,但遠遠不是最后一站。
這里,我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酷睿Ultra 200S系列的詳細架構設計、技術特點、型號規格,以及官方性能預覽。
新一代桌面大戰,就此拉開序幕!
先看一下SKU型號,第一波都是不鎖頻版K/KF系列,一共只有五款。
其實之前曝料得差不多了,這里說說“正式版”。
旗艦型號酷睿Ultra 9 285K,擁有8P+16E 24核心24線程、40MB二級緩存、36MB三級緩存。
對比14代酷睿旗艦i9-14900K核心數量不變,但不再支持超線程,二級緩存增大了8MB,但是三級緩存容量不變。
P/E核基準頻率3.7/3.2GHz,最高睿頻頻率5.5/4.6GHz,睿頻Max 3.0頻率5.6GHz,TVB頻率5.7GHz。
對比i9-14900K,基準頻率大幅提高,P/E分別漲了500/800MHz,E核的睿頻頻率也高了200MHz,但是P核降低了100MHz,更關鍵的是睿頻Max 3.0、TVB頻率分別低了200MHz、300MHz。
I9-14900KS 6.2GHz的驚人頻率,恐怕短期內不會再有了,即便會有酷睿Ultra 9 285KS也達不到,而且還不一定有它。
核顯還是一代Xe架構,4個核心,頻率300-2000MHz。
相比酷睿Ultra 200V系列落后一代,性能也一般,不過這樣其實是很合理的,畢竟K系列用戶都會搭配高性能獨立顯卡,核顯就是個“備胎”而已,AMD銳龍7000/9000系列也是這么干的。
基礎功耗保持不變還是125W,最高睿頻功耗250W,略微降低了3W。
有趣的是,酷睿Ultra 9 285K并沒有對應的KF版本,至少暫時沒有。
酷睿Ultra 7 265K/KF8P+12E 20核心20線程,36MB二級緩存,30MB三級緩存,P/E核基準頻率3.9/3.3GHz,最高睿頻頻率5.4/4.6GHz,睿頻Max 3.0頻率5.5GHz(不支持TVB加速),核顯和功耗同上(當然KF無核顯)。
對比i7-14700K/KF,二級緩存增大了8MB,三級緩存反而少了3MB,基礎頻率大漲500/800MHz,E核睿頻提高300MHz,P核睿頻也降了100MHz,最高頻率也降了100MHz。
酷睿Ultra 5 245K/KF6P+8E 14核心14線程,26MB二級緩存,24MB三級緩存,P/E核基準頻率4.2/3.6GHz,最高睿頻頻率5.2/4.6GHz(不支持睿頻3.0/TVB),前者核顯最高頻率降為1.9GHz,基礎功耗還是125W,但最高睿頻功耗降至159W。
對比i5-14600K/KF,二級緩存增大6MB,三級緩存不變,基礎頻率大幅提高700/1000MHz,E核最高頻率提高600MHz,P核也降了100MHz,最高睿頻功耗也降了22W。
總的來看,酷睿Ultra 200S系列的E核頻率普遍大漲,P核則更加保守,二者之間的差異大大縮小,再加上E核IPC性能大幅提升,兩種核心之間更加均衡。
這是12代酷睿首次引入異構混合架構以來,變化最大的一次,相信核心調度會更加順暢。
酷睿Ultra 200S系列處理器將于10月24日上市,Z890主板同一天開賣,性能評測也將在屆時公開。
目前,各家主板、整機、電商、生態伙伴都已經基本做好了準備。
順便一說,酷睿Ultra 200S系列的主流版本,酷睿Ultra 200H/200HX系列移動版本,都將于2025年第一季度發布上市。
這是首次面向游戲玩家和創作者的移動AI PC,也是首款全新架構的HX高端游戲本平臺,號稱兼具低功耗與發燒性能。
Arrow Lake CPU的架構和Lunar Lake是一脈相承的(GPU、NPU則相差一代),可以看作是一個放大增強版,首要方向也不是極致的性能(坦白說不少時候都有些過剩),而是優先控制功耗和發熱,提升能效,號稱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低功耗。
畢竟,Intel這幾年在能效方面吃了很大的虧,過高的功耗和發熱嚴重影響體驗,尤其是13/14代酷睿為了追求高頻率而犧牲了穩定性,官方也表示確實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教訓。
Arrow Lake從設計之初就定下了明確的目標,整體功耗降低大約40%,游戲溫度降低大約10℃,多線程性能提升超過15%。
這都是非常切實的,也非常符合用戶的迫切需求。
最終按照Intel的說法,它只需14代酷睿一半的功耗,就能得到相同的性能,能效比進步幅度非常喜人。
基礎架構和Lunar Lake沒有明顯不同,就不重復介紹了,官方也主要列舉了非常直觀的幾個角度,尤其是IPC架構性能的變化。
Raptor Cove P核的IPC對比上代提升了9%,幅度一般,而且頻率也下來了,所以不必抱太大的希望。
Gracemont E核倒是突飛猛進,IPC大幅提升了32%,同時頻率普遍大漲,自然非常值得期待,不會再有雞肋的感覺了。
一如Lunar Lake,超線程技術也是沒有的。
Intel解釋說,超線程是一項歷史技術,它誕生的時候還沒有混合架構,而在劃分了P核、E核之后,E核事實上就承擔了超線程的作用,而且效率更高。
如今從24核心32線程縮減到24核心24線程后,多線程能力反而進一步提高了,可以保證足夠的性能。
另一方面,超線程在游戲中往往會造成性能衰退,起到反作用,導致玩家不得不手動關閉,因此現在取消了。
另外,AVX-512指令集也是沒有的,僅支持VNNI、AVX2。
類似12/13/14代酷睿,E核還是每四個為一組集群,但是與P核的排列方式變了,不再是P核一塊、E核一塊,而是交互放置,每兩個P核之間一個E核集群。
這樣的好處是P核、E核通信效率更高,延遲更低,整體調度會更加順暢,但是跨核心延遲可能會有所增加。
緩存方面,這次比較保守,只有每個P核獨享的二級緩存從2MB增至3MB,8個核心共計24MB,E核還是每個集群共享4MB,4個集群16個核心共計16MB,合計的二級緩存最多達40MB。
三級緩存最大容量還是保持在36MB,這就出現了三級緩存比二級緩存還要少的局面。
核顯部分,不是Lunar Lake上搭載的最新二代Xe2 LPG,而是初代Xe-LPG,也就是Meteor Lake的同款。
它只有最多4個Xe核心,4MB二級緩存,最大算力8 TOPS,不過技術特性一用俱全:DX12 Ultimate、光線追蹤、DP4a AI加速指令、XeSS超分技術、AV1編解碼,等等。
NPU AI引擎首次來到了Intel桌面平臺,不過類似GPU,并非Lunar Lake酷睿Ultra 200V系列上的NPU 4.0,而是Meteor Lake酷睿Ultra系列同款的NPU 3.0,而且規格做了降級,最高算力為13 TOPS。
加上CPU部分的15 TOPS,酷睿Ultra 200S的平臺總算力為36 TOPS,可以滿足不同AI負載的基本需求。
如果還有更高算力需求,可以搭檔銳炫系列獨立顯卡,目前的銳炫A系列最高可提供260 TOPS算力,而且有Intel統一開發平臺的支持,可以互相協作,發揮各自的最大潛力。
當然,配個N卡A卡也是可以的。
酷睿Ultra 200S系列也是多個模塊組成的分離式架構,包括計算模塊(CPU和緩存)、GPU模塊、SoC模塊、IO模塊四大部分。
它們統一通過先進的Foveros 3D封裝技術,整合在基礎模塊(基底)之上,進而整體封裝,接口為新的LGA1851。
制造工藝方面,原本計劃首發Intel 20A,首次引入RibbonFET全環繞晶體管、PowerVia背部供電,但按照Intel的說法,Intel 18A工藝進展非常順利,缺陷率非常低,已經可以直接投入大規模量產,20A版本的Arrow Lake也就被取消了。
目前我們看到的,CPU計算模塊是臺積電最先進的N3B 3nm工藝制造的,GPU部分是臺積電N5P 5nm工藝,SoC、IO模塊則都是臺積電N6 6nm工藝。
封裝則是在Intel工廠內完成的,基礎模塊應該使用了Intel 22nm工藝。
對了,還有個填充模塊,并無實際電路和功能,只是用于保持整體形狀規則、散熱頂蓋壓力平衡與高效散熱。
K/KF系列最大的特色當然是開放超頻,酷睿Ultra 200S系列也做了大量的新設計。
頻率的調節步進精細到了16.6MHz,這和移動端的酷睿Ultra 200V系列是相同的。
CPU、SoC模塊頻率解耦,各自都有獨立的BLCL(外頻),同時P核、E核有各自獨立的V/F電壓頻率曲線,有利于更靈活甚至更極致的超頻。
電壓控制再次由內置集成的FIVR改為外置獨立的DLVR,也有利于更靈活的超頻。
針對普通小白用戶,XTU軟件支持自動超頻增強功能,配合主板的自動超頻,使用更簡單。
針對液氮等極限超頻,當溫度逐漸降低時,電壓可以逐漸超過原本的限制,破除封印。
內存方面,酷睿Ultra 200S系列首次放棄了DDR4,僅支持DDR5,標準頻率也從4800MHz大幅提高到6400MHz,當然也可以繼續超。
ECC還是硬件支持的,但普通主板不會開啟,只有在企業級商務平臺上才會有。
它還首次正式支持CUDIMM、CSODIMM,通過在內存條上增加CDK時鐘發生器,使得內存頻率與內存控制器結構,可以更穩定地運行在更高頻率下,輕松達到8000MHz以上,甚至是10000MHz!
目前,不少品牌已經陸續發布了CUDIMM內存,比如全何、佰維、阿斯加特、七彩虹等,最高達到了9600MHz。
酷睿Ultra 200S系列改成了新的LGA1851封裝接口,必須搭配新的800系列芯片組主板,不再兼容700系列。
新的芯片組首發型號為高端Z890,支持24條PCIe 4.0,對比Z790少了4條。
這個差距由處理器來彌補,而且是更先進的PCIe 5.0,總計20條PCIe 5.0(顯卡16條/SSD 4條)、4條PCIe 4.0。
整個平臺可提供48條PCIe通道,和上代數量相同,PCIe 5.0比上代正好多了4條。
10個USB 3.2(可配置5個20Gbps或者10個10Gbps或者10個5Gbps或者不同組合)、14個USB 2.0、8個SATA 6Gbps——這些都沒有變化。
擴展方面,Z890首次在桌面上原生支持雷電4,最多2個接口,而且可以通過板載主控,支持最多4個新一代雷電5,并且它們都支持雷電共享技術。
原生支持的還有Wi-Fi 6E、藍牙5.3、1GbE,而通過第三方主控可以升級到Wi-Fi 7、藍牙5.4、2.5/5/10GbE。
接下來,看看官方的性能宣傳,當然都僅供參考,實際請等待的首發評測。
酷睿Ultra 9 285K對比上代i9-14900K,單線程、多線程性能平均提升分別只有8%、15%左右(后者最高約19%),幅度確實不大,畢竟P核頻率降下來不少,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架構的改進。
對比競品銳龍9 9950X,號稱單線程性能領先約4%,而在24線程對比32線程的劣勢下,多線程優勢依然領先月13%。
相比于平淡的性能提升,功耗降低確實驚人,日常負載可以輕松節省超過40%,最多達驚人的58%。
更進一個步,在不同功耗狀態下,酷睿Ultra 200S系列都展示了更高的能效,全程領先上一代和競品。
酷睿Ultra 9 285K甚至可以只需125W功耗,就能達到i9-14900K 250W下的性能,即相同性能功耗減半。
游戲中的功耗也有明顯降低,酷睿Ultra 9 285K對比i9-14900K平均約73W,但具體降多少取決于游戲,不同游戲差異非常大,而且注意對比是系統功耗而不是CPU功耗。
比如《黑神話:悟空》這種不怎么依賴CPU的游戲,性能不變但可以降低34W系統功耗,《刺客信條:幻景》降低了80W。
《戰錘:太空陸戰隊2》是效果最好的,可以降低大約165W系統功耗,性能還可以小幅提升4%。
《神話時代:重述版》中的效果也非常明顯,系統功耗可以降低136W,同時性能提升約6%。
除了功耗大降,溫度也下來了,1080p游戲中使用360水冷的情況下平均約13℃。
當然不同游戲中也不盡相同,《彩虹六號:圍攻》達到了17℃。
以上性能數據都是在PL1 250W功耗下測出來的,但是逐漸降低PL1,比如到175W、125W,游戲性能并沒有明顯損失,仍然保持一致。
因此,酷睿Ultra 200S系列非常適合用于迷你機,在有限的空間內限制功耗,也不會影響性能。
或者你喜歡降壓,也不用擔心性能隨之降低。
對比競品,Intel為酷睿Ultra 9 285K選擇的對手是銳龍9 9950X而非X3D系列,而且打開了APO加速(下同),整體基本不相上下。
其中,《全面戰爭:戰錘3-瘋狂之鏡》比較特殊可以領先多達28%,《賽博朋克2077》則落后達13%。
不過注意,銳龍9 9950X/9900X因為是雙CCD設計,游戲性能并不是很理想,需要屏蔽一個CCD才能達到銳龍7 9700X、銳龍5 9600X的水平。
對比銳龍9 7950X3D,Intel承認整體不如,而且別忘了它也是雙CCD,并不是特別適合游戲,如果換成銳龍7 7800X3D差異會更大。
但是Intel強調,在生產力性能上可以大幅領先,比如做圖形渲染、視頻編碼轉碼的時候。
AI PC應用也在快速發展中,Intel平臺上今年會有300多項AI功能可用。
Intel也列舉了AI PC生態方面的一些最新進展,比如AI增強的安全性支持:McAfee、Defender、BufferZone、Trend Micro、Xcitium。
針對客戶端優化的大模型支持包括:微軟Phi-2/Phi-3、Llama2-7B/Llama3-8B、Mistral-7B,以及中國本土的阿里通義千問7B、智譜AI ChatGLM3 6B。
本地AI個人助手則增加了:宏碁Sidekick、聯想AI Now。
盡管NPU一直被強調是AI PC的重要元素,但是GPU仍然是最強大、最廣泛使用的AI引擎,今年的AI應用中大約40%都依賴于GPU加速,NPU的占比則只有25%,甚至遠低于CPU 35%。
但是隨著NPU算力的不斷提升,軟件開發者對NPU的不斷熟悉,應用范圍也會越來越廣,預計明年的NPU應用占比可以達到30%左右,基本與CPU持平,GPU則仍然可以穩定占到40%左右。
GeekBench AI、UL Procyon AI兩項基準測試中,Intel聲稱酷睿Ultra 9 285K可以帶來翻倍的AI性能。
其中,CPU部分提升幅度較小,GPU性能有兩三倍的增長,NPU更是實現新的突破,可以在更多數據類型和模型上運行,部分時候效率遠超GPU。
對比競品號稱最多可領先50%。
最后總結,一圖看懂酷睿Ultra 200S系列的主要亮點。
平均約13%的多線程性能提升、最高165W的系統功耗降低、最高17℃的溫度降低、36 TOPS的AI算力、最高50%的內容創作AI性能優勢、平衡的游戲/創作/AI性能……
這就是酷睿Ultra 200S系列帶來的表現,不知道各位是否滿意呢?
接下來,敬請期待的首發評測,24日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