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29日消息,近日,一項基于能源研究所《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4年版)的數據分析顯示,中國在2005年后不久便超越了美國的發電量,并持續呈現強勁的增長態勢。至2023年,中國的發電量已遠超美國,這一趨勢引起了全球的關注。
特斯拉及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對此數據表達了高度的認可。他在社交媒體上回應相關帖子時驚嘆道:“工業產能首先接近于發電量。中國的工業產能已經遠超美國。”并進一步強調,“在中國境外,我們幾乎找不到能夠匹敵的供電能力。即使能通過某種方式將中國境內的所有工業產能設施瞬間傳送到海外,這些設施也會因電力供應不足而無法運行。”
馬斯克還特別指出,中國在綠色能源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2023年,中國的綠色能源發電量首次超過了新增能源需求,實現了歷史性的碳排放下降。
事實上,中國的發電量已經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2022年,中國發電量占全球總發電量的比重達到了30%。2023年,中國發電量高達9.4萬億千瓦時,幾乎是美國的2倍多(美國為4.4萬億千瓦時),也遠超印度的5倍(印度為1.9萬億千瓦時)。這一龐大的發電量不僅滿足了國內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的需求,也為中國的綠色能源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比之下,美國的能源結構仍高度依賴化石燃料。盡管近年來美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有所進展,但煤炭和天然氣仍占據主要發電比重。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發電量最大的國家,并且是電力主要出口國之一。近年來,中國對外出口的電力規模和金額整體呈現增長態勢。2020-2023年,中國電力行業的進出口總額波動增長,2023年達到134.60億元,其中進口13.85億元,出口120.74億元。中國電力的國際貿易近年來一直處于順差狀態,2023年貿易順差突破100億元,達到106.88億元。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到2025年,中國電力的服務能力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得到擴大,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將會加強。具體量化指標方面,到2025年,發電裝機總容量將達到約30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達3.8億千瓦,核電約為0.7億千瓦。結合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有望在2024年提前達成上述部分目標。
如今,中國電力行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與75年前相比,一個人每天的平均生活用電量已經增長了2000多倍。現在,僅僅2秒的發電量就能滿足一個中國人一生的電力需求。從簡單的基礎家電到各種新式家電,再到如今流行的智能家居,電力行業的高速發展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鄉電網的不斷完善,電力需求持續增長。同時,隨著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電力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