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28日消息,近日,微信群內一則關于“iPhone16鋼殼電池會爆炸”的言論引發了熱議。一位群友突然發表此觀點,并轉發了一個外國視頻,視頻中有人使用特殊設備引爆了一部iPhone。
面對這一言論,群內另一位熱衷于電腦硬件研究的群友開始進行分析。他指出,顯卡中并不包含鋰電池,因此不會存在爆炸的風險。然而,當被問及顯卡內的電容是否可能爆炸時,他也承認電容在特定條件下可能發生爆炸,但這與鋰電池的爆炸性質有所不同。
此話題迅速引發了群內關于電子產品安全性的廣泛討論。有群友指出,相比iPhone,顯卡的市場監管更為寬松。iPhone在上市前需經過工信部的嚴格檢測,而顯卡則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多由外國品牌生產,代工廠也遍布全球。
隨著討論的深入,群友們逐漸從最初的驚慌情緒中恢復理智。他們開始理性分析各種可能性,并對比了iPhone和顯卡在生產、銷售過程中的監管差異。
此類關于新款iPhone的謠言并非首次出現。每年新款iPhone上市期間,總會有類似的謠言傳出,這背后往往隱藏著競爭對手的營銷手段。然而,這次的事件也引發了消費者對電子產品安全性的更深層次的關注。
在群內討論逐漸平息之際,一則來自國外知名數碼網站Phonearena的新聞再次引發了群友們的注意。該新聞指責某品牌手機存在安全隱患,然而細看之下,卻發現其中夾雜著不少利益糾葛。
這一事件提醒我們,在面對類似謠言時,應保持理性思考,不被情緒左右。同時,對于電子產品的安全性問題,我們也需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