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30日消息,在數字化浪潮中,一位來自國網天津城南供電公司的配電運維工,憑借其卓越的才華和不懈的努力,在人工智能領域嶄露頭角。他就是藺金泉,一個在第八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榮獲人工智能訓練師賽項第一名的杰出代表。
藺金泉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16年入職時,他就面臨著“處缺5分鐘,找站1小時”的難題。天津城南供電公司擁有8000多座10千伏配電站房,每次停電故障排查都需耗費大量時間尋找站房位置。2020年初,藺金泉決定采取行動,他自學編程語言,從零開始搭建了“站房尋址地圖”數創應用,這一創新成果徹底解決了配電運維人員的“找站”難題。
自此之后,藺金泉在數字化領域的探索之路越走越寬。他不僅擁有20多個專利產品,還以第一發明人身份取得了兩項計算機算法領域的發明專利授權。面對工作中的棘手問題,他總是首選“智能”方式解決,因為他堅信智能算法能讓事情運轉更高效。
2020年,人工智能訓練師正式成為新職業,并納入國家職業分類目錄。這為藺金泉提供了更多的學習和競賽機會。他積極參與各類技能競賽,并在其中取得了優異成績。這些競賽不僅鍛煉了他的實戰能力,也提升了他對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理解和應用水平。
在第八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藺金泉面對近百個工位和激烈的競爭,他緊盯屏幕,流暢地編寫代碼,指揮人工智能完成各種任務。經過理論考試和實操比賽的激烈角逐,他最終榮獲人工智能訓練師賽項第一名。
對于藺金泉來說,人工智能訓練師就像是給AI當“老師”,需要耐心和細心。在備賽過程中,他付出了大量精力進行查缺補漏和技能錘煉。他還研發了一款名為“考試小助手”的APP來幫助自己進行訓練,這款小程序在他的比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藺金泉的成功不僅限于個人榮譽,他還積極帶動更多職工投身數字化創新。2024年3月,天津城南供電公司成立了“藺金泉數字創新工作室”,吸引了10名核心成員加入。他們共同研發了諸多為基層一線減負增效的數字化應用,如“零代碼表單工具”,極大地降低了數字化創新的門檻。
除了幫助同事提升工作效率,藺金泉還和團隊成員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如何深度融入配電運維工作。他們對公司數字化配電網的“惡劣天氣配網故障預測模型”進行了參數優化和模型升級,這一模型能夠根據氣象信息預測未來3天內可能出現的高風險故障線路,為電力保障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
賽后回到天津的藺金泉并沒有停下腳步,他和工作室成員一起投入了更多的數字化創新攻關。他堅信自己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學習和進步將為國家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