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第一輛智能汽車進入中國,引發“汽車到底需不需要智能化”的辯論,幾年后的今天,智能汽車銷量已超過汽車市場總額的10%。如今如果沒有AI技術加持,車企已經不好意思稱自己生產的是汽車了。汽車的變革速度遠比想象中快。未來,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車?
8月18日,百度將二次與央視攜手,舉辦百度世界大會2021“AI這時代,星辰大海”。屆時,人們可能會從中找到答案。
2020年,百度首次與央視合作,將線下連辦十幾屆的“世界大會”搬進央視直播間。在上億觀眾的注視下,Apollo無人車載著央視記者,掉頭、轉彎、避讓逆行單車……一氣呵成地完成了整個行程。直播間里,百度李彥宏與央視主播康輝一起,一項項展示著這項技術的最新進展:前裝量產車、5G云代駕、AI老司機。
這種全新出行方式,成功引爆輿論。“主駕無人”也由此成為各公司極力站上的行業制高點。
自2020百度世界大會至今,眾多資本和科技巨頭競相入局,或投資,或收購,甚至有市值數千億的某手機企業平地起高樓,宣布跨界造車。據不完全統計,僅2021年上半年,就有近1000億元資本進入國內智能汽車產業,一季度新注冊公司達285家,同比增長17.8%。在經歷了2020年的調整后,自動駕駛行業重新進入上升通道。
在這一行業背景下,百度Apollo直播“迎新”必將成為新的行業焦點。
在技術維度上,Apollo作為行業領導者的辨識度越來越清晰:路測里程突破1300萬公里;5G云代駕拿到“球標”,正式被納入全球自動駕駛SAE分級標準。在2021年Guidehouse發布的報告中,Apollo也是唯一一個連續兩年位列全球自動駕駛“領導者”行列的中國公司。
在成功驗證了技術可能性后,百度Apollo開始在其他層面尋求新突破:從用戶偶爾為之的科技體驗轉變為可依賴的日常出行選擇,力證商業可行。
在運營落地層面,百度Apollo持續突破。去年,在央視直播現場,李彥宏宣布Apollo自動駕駛已服務10萬人次出行。在同年年底發布的國內自動駕駛行業第一份運營報告中,這一數字上升為21萬人次。此后,Apollo無人車不斷延長試運營時間,落地新的城市,獲得更多載人試運營牌照,還在北京首鋼園推行了規?;虡I試運營。7月,出席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時,李彥宏公開表示,要提供比現在更便宜的出行服務,未來3年內會將服務范圍由現在的4個城市拓展至30個城市。
時間撥回2016年,百度首次在世界大會上曝光自動駕駛業務。作為國內拓荒者,此后歷年世界大會的“Apollo時刻”一定程度上成為衡量自動駕駛行業發展速度的新標尺:四五年間,從組建研發平臺開始,到第一輛前裝量產紅旗EV下線,再到5G云代駕浮出水面……Apollo一步步深入了全球AI出行的無人區。
作為網約出行服務的重要載體,百度Apollo無人車也由一開始的林肯改裝車,“進化”為前裝量產紅旗EV。6月17日,Apollo與北汽極狐合作推出的Apollo Moon,成本僅48萬元,正式進入網約車運營區間。
時隔僅兩個月,百度Apollo宣布即將露面的這位新成員,又會以怎樣的姿態進入用戶視野?8月18日,央視直播間即刻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