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首席信息官,作者徐蕊。
用數據和連接讓企業采購更簡單,是商越的使命。而為了達成使命,商越堅守初心,沒少在產品和服務上下功夫。
大中型企業部署SaaS從采購開始
隨著新一輪SaaS風潮的到來,大中型企業正嘗試以SaaS為抓手,驅動企業數字化轉型。而選擇從哪個業務切入,是擺在他們面前最大的難題。商越科技創始人兼CEO苗峰認為,大中型企業部署SaaS或將從采購開始。
他的理由很簡單。首先,數字化時代,企業需要打造供應鏈核心優勢。而采購SaaS正是通過數字化賦能供應鏈創新,打通企業間上下游壁壘,實時連接供應商和外部電商平臺,實現產業鏈協同。
其次,非生產采購SaaS平臺與核心ERP系統相對獨立,因此便于部署。
第三,數字化采購在降本增效方面立竿見影,業務全流程在線讓采購管理可視透明。同時,采購SaaS重構組織運營模式,讓采購人員有精力投入到更高價值的工作中去,IT投資價值得以最大化展現。
第四,大中型企業構建采購SaaS平臺,在滿足業務需求基礎上,可形成以自身為核心的采購生態圈,利用平臺整合優勢向社會提供采購服務,構建上下游產業鏈數字化生態,以此創造更多商業價值。
第五,大量案例證明,采購SaaS的成功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強驅動力,為IT建設的下一步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正如公牛集團,作為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第一個且最成功的SaaS項目,他們借助商越采購數字化服務,構建了具備目錄化商城采購、尋源采購、公司物資轉儲、服務類采購、部門與項目預算管控、采購大腦等多功能的SaaS采購平臺。通過這個項目,企業完善了自身IT治理結構和數據安全防線,為中長期的IT戰略目標和發展路徑提供實踐經驗。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三一重工、長城汽車、青島啤酒、邁瑞醫療、九陽集團等企業也正是通過商越的采購SaaS產品,成功的打造了企業的SaaS采購平臺,并嘗試構建了新的IT治理體系,為未來企業的全面數字化提供依據。
苗峰說:“采購SaaS可以將企業的采購效率提升50%,節省10%以上的綜合成本。這不僅讓企業看到了創新模式的價值和能力,也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標桿,讓他們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擁抱變革。”
布局新賽道,筑高競爭壁壘
構建大中型企業采購SaaS平臺,門檻并不低。這不僅基于深入的行業洞察,還需要高度聚焦企業的戰略和打法;不僅關系到目標群體劃定、產品定位,還將是企業核心骨干實力的體現。因此,用綜合能力解讀商越的市場競爭力,可謂首屈一指。
商越作為采購SaaS賽道的領跑者,在產品定位方面區別于傳統SRM,傳統SRM在業務價值上以采購管理視角切入,強調管理與流程,商越從企業實際業務場景入手,以用戶為中心,以采購管理為基礎,強調業務運營、數據驅動和生態協同。
商越以面向用戶、面向體驗、面向需求的產品設計理念,構建商城采購、電商采購、尋源采購、采購協同、采購大腦、采購中臺的產品組合;產品的使用人群也不再像傳統SRM軟件側重采購管理團隊,實現需求用戶、采購用戶、供應商用戶全角色在線;同時在用戶體驗上,摒棄傳統SRM的軟件式體驗,給用戶提供互聯網產品的極致體驗;以業務用起來、用得好為目標,助力企業采購業務從被動式響應向主動服務轉型,從關注成本向滿足客戶轉型,從創造利潤向戰略職能轉型,從而推動組織管理變革。
在戰略打法方面,商越致力于與各行業龍頭廠商合作,如醫療行業的邁瑞醫療、汽車行業的中國一汽、物業行業的萬科物業、互聯網行業的智聯招聘、貝殼等,以此沉淀在各個行業的口碑,打造更多采購數字化最佳實踐,實現快速向下突破。
在核心骨干方面,商越的管理團隊由來自于阿里巴巴、SAP、Oracle、IBM、德勤、用友等核心人才聯合創建,他們均具備十年以上的采購供應鏈、軟件行業、電商跨界等豐富經驗。同時商越具備頂級的采購供應鏈專家團隊和一流的采購數字化研發團隊,精準把脈產品方向,打造高質量的采購平臺和服務。
除了綜合能力外,選擇在正確的賽道上深耕,才是走向成功的基礎。與其他廠商不同,商越專注于營收規模在10億以上的大中型企業非生產性物資采購數字化,原因有三。
首先,僅有制造業企業才涉及生產采購。目前商越服務的客戶中,非制造業和制造業占比接近1:1。其次,制造企業的原材料采購品類各異,加之行業和業務的不同,采購模式差異大,導致采購平臺很難標準化。第三,作為企業供應鏈的核心,原材料采購雖然金額高,但是供應商和采購模式極為固定,采購流程與ERP、MRP高度集成,如果沒有強大的市場外力推動,很難打破現有的價值鏈。
那么,不能涉及企業的核心生產采購,商越的間接采購是否就不具備較大的競爭力呢?答案非也。
首先,非制造業本身無原材料采購,非制造業企業用傳統SRM軟件管理非生產物資的采購,業務應用與系統的整體匹配度并不高。
而很多制造企業的原材料采購雖然金額大,但其原材料供應商數量往往不多,原材料采購品類也僅需少數幾個品類即可滿足, 相反間采金額雖小一些,但涉及的供應商、采購品類、采購管理成本甚至更高,更加能支撐和體現數字化的業務價值。
以長城汽車為例。其非生產采購包含有幾千家供應商,所覆蓋的SKU繁多,導致采購人員的數量是生產采購的數倍之多,因此亟需數字化平臺支撐采購業務的正常運轉。
“企業非生產采購涉及的業務場景非常多,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迫切將采購平臺與各電商系統對接,這讓SaaS平臺的價值無限放大。”苗峰說。
以“重構中國采購數字化”
創造全新產品價值主張
未來邁向全球化的采購服務平臺,需要怎樣的產品價值主張呢?商越明確了答案。
苗峰提到,商越專注于企業采購數字化全景解決方案的打造,讓采購業務更加數字化、智能化、平臺化,同時重構中國采購數字化競爭格局。
在商越的定義中,數字化不僅代表智能采購平臺可以支撐企業間接采購的全品類,還覆蓋了業務的全場景,包括目錄化采購、非目錄采購、計劃性采購、庫存領用等。同時,商越賦能采購SaaS賽道全生態,其聚賢閣開放平臺已經連接超過30家電商平臺,覆蓋數千萬級的商品資源。此外,通過整合外部生態服務,如物流信息、企業征信、電子簽章、OCR識別、電子發票等工具和服務,實現產業鏈資源共享。
針對于智能化,商越強調了三層含義。首先, 23個RPA引擎規則,實現需求到支付眾多流程節點的采購執行自動化。如自動轉訂單RPA,自動需求分派RPA、預算自動控制RPA、自動結算RPA等。其次,商越采用智能數據算法,打造了智能比價、智能提醒、智能預警、AI智能助手、供應商風控等服務,助力企業構建AI智能的采購業務。第三,通過為企業采購裝上智能大腦,實現采購需求預測、支出分析和預測,幫助企業以數據智能支撐管理決策。
然而,企業數字化轉型要想靠采購SaaS突圍,一體化、平臺化、且具備領先技術實力的數字基座也必不可少。商越智能采購平臺采用云原生技術、分布式微服務架構,讓企業的采購業務在毫秒級內響應,可支撐10萬級用戶高并發,并支持公有云、混合云和專有云三種部署模式。
同時,商越從成立之初就開始SaaS、PaaS兩手抓。SaaS的目標是抽象業務場景的應用標準化,PaaS則打造各類基礎的服務能力,雙方互不干擾。前不久,在兩個平臺都相對成熟的前提下,商越將他們合并發展,讓SaaS根植于PaaS之上。
此外,商越通過“SaaS123”打造標準化交付流程。其中,SaaS1代表云端交付;SaaS2代表商越提供標準API接口,讓客戶快速搭建業務;SaaS3是雙方共同擬定交付框架,通過合作打造接口和服務,助推采購業務上線。
9月,商越將在技術平臺的又一創新力作——千機閣低代碼平臺將重磅發布。據悉,它的出現將針對企業千變萬化的采購場景,在采購SaaS平臺的基礎上提供企業靈活地配置能力,以低代碼開發的模式滿足不同企業的個性化需求。
以“客戶成功”成就商越
歷經兩年半的積累,從技術架構到設計理念,從交付體驗到行業Know-How,以采購業務場景切入的商越另辟蹊徑,不僅依靠團隊的跨界融合能力、互聯網經驗和優質的產品服務贏得了客戶的信賴,更是在幫助企業采購團隊轉型,構建互聯網采購運營組織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建議。
同時,為了確保長期盈利,商越建立了長久的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他們認為上線只是服務的開始,只有客戶成功,商越才能成功。
現在,商越的觸角早已延伸到各個領域,覆蓋近20個行業共計50余家客戶,其中,在非制造業方面,如貝殼、智聯招聘、萬科物業、金地物業、恒生電子、友邦保險、海通證券等都已和商越達成了良好的合作。在制造業方面,揚子江藥業、青島啤酒、公牛集團、九陽股份、三一重工、長城汽車、中國一汽、中國鋁業、華新水泥等,也與商越共同完成了非生產采購的數字化建設。
也正是由于這一批批高質量的客戶,讓商越的續費率接近100%,這是其他SaaS服務商所不能匹及的。
長城汽車曾這樣評價商越:歷經一年時間的尋求,我們終于找到了想要的產品。商越重新定義了采購SaaS服務,其采購數字化的創新力已經輻射到未來十年,在企業采購業務和數字化的結合方面做到了絕對的領先性。
持續引領中國采購SaaS發展
得益于商業和技術的融合,商越一步踏上成功。在變與不變中把握住機會,商越加速前行。
用苗峰的話說,從成立第一天到現在,商越的戰略、目標、產品理念、核心團隊都沒有變過。他深信只有賽道正確,才有明確目標;只要意志堅定,才能奔向終點。
而隨著企業采購規模逐漸加大,數字化轉型力度不斷提升,大中型企業對SaaS的接受程度大幅提高,商越所面對的賽道越發寬廣。加上資本的“臨門一腳”和跨界人才的不斷涌入,商越未來可期,這在創業之初是苗峰所不敢料想的。
未來,他們將不斷激發自身創新潛能,以絕對的市場實力和產品價值引領中國采購SaaS發展,為大中型企業數字化轉型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