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5日消息,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步伐顯著加快,其在全球支付及跨境貿易結算中的占比持續攀升,標志著人民幣全球活躍度和吸引力不斷提升。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中的占比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新高,達到4.74%。
這一增長趨勢得到了渣打全球研究報告的印證,報告顯示7月份渣打人民幣環球指數連續第五個月上升,自年初以來已增長17%。隨著企業在跨境貿易中更多地選擇人民幣結算,其實體經濟服務作用日益凸顯。例如,義烏市格美家用電器有限公司通過迪拜市場成功完成了首筆直接貨幣結算的外貿訂單,有效提升了支付效率并降低了匯兌風險及手續費成本。
據ITBEAR了解,人民幣在跨境投融資領域的活躍度也在持續上升。特別是在債券市場中,表現尤為出色。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境外機構持有的境內人民幣債券余額同比增長了37%,達到4.5萬億元。同時,“債券通”和“互換通”等機制的實施進一步增強了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信心。
在融資方面,由于人民幣利率的下行趨勢,越來越多的經濟主體傾向于使用人民幣進行融資,導致熊貓債和點心債的余額大幅增長。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表明,截至3月末,人民幣國際債務證券存量較2022年同期增長了77%。
此外,離岸人民幣市場也在穩步發展,人民幣的“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已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授權了人民幣清算行,并簽署了多份有效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這些舉措為促進雙邊貿易投資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望未來,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聚焦貿易投資便利化,加強本外幣協同合作,以進一步提升跨境人民幣結算的便利性。同時,也將穩慎拓展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并完善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流動性供給機制。在確保安全底線的前提下,人民幣國際化有望穩慎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