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全球經濟普遍受到通脹壓力影響的背景下,零售業的挑戰尤為顯著。以美國為例,一位TikTok博主通過對比去年與現在沃爾瑪45件生活用品的購物成本,直觀展示了通脹現象:去年僅需125美元,如今卻要花費415美元。這種商品價格隨時間上漲、貨幣購買力下降的現象,不僅影響了美國經濟,還波及全球供應鏈,導致零售業的運營成本上升,許多零售企業因此陷入困境。
以7-Eleven為例,其母公司Seven & i Holdings宣布計劃關閉北美444家業績不佳的門店,反映出通脹壓力下業務增長的放緩。2024財年第一季度,7-Eleven的營收雖實現溫和增長,但營業利潤和凈利潤均大幅下降,顯示出盈利能力的削弱。同時,北美門店客流量持續負增長,香煙需求也有所下滑。面對這一局面,7-Eleven下調了今年在美國的利潤預期,并計劃通過關閉表現較差的門店來提升運營效率。
宜家作為全球知名的家居品牌,也未能幸免于通脹的影響。盡管宜家在全球范圍內將產品價格降低了約10%,以吸引更多消費者,但這一舉措并未能扭轉其擴張放緩的趨勢。2024財年財報顯示,宜家全球零售總額同比下降,新店開業數量也有所縮減。盡管母公司英卡集團計劃在2025財年全球新開58家門店,但當前的經濟環境迫使宜家放慢了擴張步伐。
在中國,零售企業同樣面臨著通脹與通縮共存的經濟環境。盡管近期CPI略有回升,但物價水平整體依然低迷,顯示出一定的通縮壓力。然而,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和進口成本上升的影響,國內商品價格也在上漲,導致通脹風險進一步增大。這種復雜的經濟環境對零售業的銷售、利潤和投資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為了應對這種挑戰,零售企業紛紛采取各種策略。一方面,通過提升供應鏈效率和降低成本來抵消價格下降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發力自有品牌,提供更多性價比高的產品以吸引消費者。同時,拓展線上銷售渠道也成為零售企業的重要選擇,以覆蓋更廣泛的消費者群體并增加銷售額。永輝超市和紅旗連鎖等企業在這些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線上業務的拓展和引流策略實現了銷售業績的提升。
全球零售業在通脹和通縮的復雜經濟環境下面臨著諸多挑戰。然而,通過靈活調整策略、優化供應鏈、打造自有品牌以及拓展線上銷售渠道等手段,零售企業仍有望在這種環境中保持競爭力并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