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
拜特超市餐飲區種類繁多本報記者 李娜 陶然 文/圖
在探十里附近酒店上班的小韓幾乎每天都要被這里的盒馬鮮生“硬控”一小時,有時甚至一天逛兩次,為的只是超市里熱乎乎的“便宜快餐”——一頓新鮮的飯菜少則13元,貴點的也不到20元,若有朋友在家聚會,小韓也會在這里買新鮮海鮮并當場加工回家直接享用。
如今,超市里,“零售+餐飲”已經成了新的時尚。不僅是盒馬、鮮風生活、拜特等大超市,甚至711、悅來悅喜、美宜佳等便利店都將目光瞄向了“食堂”,在鄭州大街小巷開始加碼布局。
放眼全國,從山姆到胖東來,從悅來悅喜到羅森、全家,不少超市開拓了營業新賽道,“跨界”辦起了“食堂”。人們進超市可以坐下來好好吃頓飯,超市也將一些習慣網購的年輕消費者重新“拉了回來”。
然而,這種商業模式除了為我們生活提供便利,我們更關注的是,“超市+餐飲”的模式是如何吸引顧客的?商超開食堂為何這么“香”?這種復合商業模式還有哪些發展空間?
超市變“食堂”,吃飯有了新聚點
如果你對超市的印象還僅僅停留在“日常生活原料的集散地”,那你就out了。如今的超市,很多已經成為可以坐下來用餐的場合。
周末上午10點,大衛城開門迎客,廚師小方來到負一樓拜特超市的餐飲區,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蒸米、燉排骨、炒菜……“11點左右客人就多了,特別是周末人會更多,必須在一小時內完成菜品的準備。”
縱覽這片超市餐廳區域,“食尚蒸坊”“老砂鍋燴面”“麻辣燙”……日常常見的菜品這里一個不落。而且這里的飯幾乎都是一人份,光是米飯就有十幾種配菜,葷素搭配,其中菜品以家常菜為主,例如魚香肉絲、地三鮮等,也不乏一些硬菜,如鍋包肉、紅燒雞腿等,兩葷兩素才14元。
“逛超市累了就能直接吃飯,而且價格還親民,能吃到這么多種菜品,營養應該能跟得上。”只見小楊的餐盤里盛了6種菜,她覺得這種形式讓就餐選擇更加多樣化,比單調的盒飯更健康可口。
“餐品都是現點現吃,菜單也會依據時令季節、消費者口味偏好進行適時調整,我口味輕,他們就會把菜做得少油少鹽。”70歲的齊大媽經常來這里購物,上個月偶然在食堂吃了個飯,感覺方便還好吃,就成了這里的老客戶,有時甚至中午和晚上都來,周末還會帶著家人一起來逛吃。
盒馬鮮生自開業起就采用了“超市+生鮮餐飲”的商業模式。不僅是鄭州,全國各地每家盒馬鮮生都有賣各種餐食甚至自助小火鍋的區域,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盒馬鮮生日均客流量600至1000人次。
探十里的盒馬鮮生一到中午就十分熱鬧,堂食區聚集許多年輕面孔。“堂食區是全天開放的,中午、晚上兩個時段用餐者最多。中午以上班族為多,晚上大部分是居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里所有菜品都是現做的,午餐比較受歡迎,可選擇的品類也比較多。晚餐也提供,菜品種類相對較少。“平價快餐”系列,既有品牌入駐的形式,也有盒馬自營,一排小檔口都是穿著盒馬工作服的工作人員。
“這里聚集來自天南地北的餐飲口味,我很喜歡吃這里廣式燒鴨以及蝦餃。”上班族小劉告訴記者。
工作人員表示,為擴大食堂份額,探十里的盒馬鮮生今年新招聘12名工作人員,經過嚴格的培訓,專門負責食堂的后廚、清潔等工作。而且這里所有餐具均為一次性的,保障顧客用餐衛生安全。
“相比一般超市,我們盒馬門店有配套的餐飲后廚,所有廚師都擁有5年以上專業從業經驗,可以在門店現場加工,現炒現賣,味道比預制復熱的菜品更勝一籌。”盒馬鮮生廚房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從商超界到餐飲界,開辟經營新賽道
如今,在超市中開設食堂屢見不鮮,是超市多業態混合經營的新嘗試,順應了實體店轉型升級的趨勢。
大城市生活節奏快,年輕群體下廚頻率較少,超市食堂也是適應社會消費需求趨勢的一種應變之策。拜特超市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樣的經營模式不僅能直接增加超市銷售收入,還能通過餐飲消費引流,帶動其他商品銷售。比如,顧客吃完飯可以順便逛逛買點其他東西,激活了超市的消費新動能。
“超市開食堂,方便又實惠,一舉兩得。”在探十里附近某公司上班的小曾表示,超市食堂基本能滿足日常就餐需求,吃完飯還能逛超市消食,順便買點小零食。
而在消費者對飲食質量更為看重的當下,超市食堂的食品似乎讓消費者更放心。據介紹,有餐飲服務的超市具有果蔬、肉類的供應鏈優勢,食材基本上都來自于自身供應體系,水產、肉類、蔬菜、水果等品類豐富,議價能力更強,能大大降低成本,而且進入午餐賽道,可不用增加額外人力和場地成本。“物美價廉,我們用好的口感和極具性價比的價格、品質讓消費者成為忠實粉絲。”探十里盒馬鮮生經理說道。
盒馬鮮生經理也十分肯定地表示,網購盛行的當下,超市需要“食堂”這一業務線來消解網購對實體店帶來的沖擊。“現炒現制,我們用煙火氣吸引消費者到店。”在采訪中,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超市開始在“現”上做文章——現場蒸制帝王蟹、新鮮出爐的炒河粉、烤得滋滋冒油的烤鴨……這些都是在“云消費”上無法看到、聞到、吃到的。事實上,從另一維度來看,超市卷餐飲,實則卷的是性價比,初級農產品變成深加工產品才可能產生溢價空間。
“跨界求變”則是各大商超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另一個“法寶”。專業化、自動化、程序化……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盒馬采購環節相關負責人表示,一般盒馬鮮生線下門店都分為三個大功能區——生鮮商超、智能餐廳、中央廚房。前臺提供食材售賣,后臺中央廚房支持店內食材加工,輔助服務支持外賣。
除此之外,自動專業的設備也是一大亮點。明廚亮灶、干凈衛生,顧客在收銀臺就能看見盒馬鮮生食堂的后廚,格子間狀的自動蒸汽機,只需將準備好的食材和調料放入機器中,稍等片刻,一道菜就能迅速出鍋。顧客還能看到明廚亮灶里廚師加工菜品忙碌的身影,能看到一道菜從食材到成品的整個過程。
跨界經營,需要更多匠心和巧思
超市刮起“食堂風”符合市場需求變化,更是超市轉型升級的產物。如今,電商大大沖擊著線下超市,大賣場模式正在呈現疲態,很多傳統超市選擇快餐品類作為突破口,既滿足了消費者的用餐需求,又拓寬了零售企業的創新賽道。
對此,河南魯班張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承軍表示,要進行全產業鏈的升級追蹤改造。商家只有讓生產端、銷售端、配送端發揮協同效應,才能最終收獲“1+1>2”的效果。
鄭承軍建議要在挖掘目標客群需求上做文章。平價,是吸引顧客的最重要的一點。菜品定價偏低、口感好,在消費者心中,成為門店經營“質價比”的代表。而質價比則是在保證產品及服務品質的同時,把價格做到極致。其中,產品能否實現規模化效應,成為模式是否可以復制的關鍵。例如,“素菜一塊、葷菜四快”“大米免費”“10元吃到飽”……”這樣的標語背后是對顧客至上的最好詮釋。
“專業的餐飲品牌在口味、品控、設計上有非常高的標準,超市想要和餐飲品牌卷,并不會隨便做一做就能成功。”鄭承軍提出,超市一定要做好產品的“加減混合運算”,“在經營一段時間后,可以淘汰一些購買率相對較低、顧客評價不好的餐品,還要在菜品中融入理念創新,研發特有的美食,比如炒面里加牛排,煎餅果子加沙拉醬……”
而對于超市“食堂”的服務,鄭承軍則表示,雖然與專業餐廳相比各方面可能存在差距,并且賣場空間很緊湊,可能無法提供寬敞舒適的就餐環境。但是,商超可利用自身優勢,因地制宜提供相應服務,比如免費熱粥、熱湯;設置就近快速結賬區,就餐想買水不用走遠路;就餐區里提供手機支架、紙巾、牙簽、飲水機、一次性手套、紙杯等服務。
食品安全與衛生是“超市+食堂”模式面臨的另一挑戰。超市轉變為食堂后,人流量增大,食品種類繁多,鄭承軍表示,需要更加嚴格的管理措施來確保消費者的健康。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督促超市管理方制定嚴格的流程,從食材采購、加工制作到銷售環節,都要把好質量關。
“超市品牌跨界餐飲,相當于蹭主業的品牌流量,如果超市有意將其餐飲品牌做大,那么,如何將這種超市品牌心智認知轉化為‘超市食堂’餐飲品牌的認知是當下面臨的挑戰。”鄭承軍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