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11億網友在互聯網上的行為正變得越來越難以用常理和常識去理解,各種各樣的聲音夾在在一起形成一鍋大雜燴,人們完全分不清誰對誰錯,誰有理沒理,最終只剩下慌亂和亂來,比如,同時去給某個App打低分。
日前,因為京東雙11邀請脫口秀演員楊笠做代言人,而引發出一連串與京東有關的事件,最終,京東發布聲明稱,“相關脫口秀演員參加京東11.11營銷活動受到網友關注,若因此給您帶來了不好的體驗,我們深表歉意!后續我們沒有和相關演員的合作計劃。”至此,楊笠為京東雙11代言事件算是劃上句號。
不過,相關影響還在以某種方式延續。
七麥數據顯示,京東App目前在蘋果的應用商店App Store免費總榜中排名第四,創下近3個月內新高。京東App目前的評分為3.4分,近3個月內,京東App的1星評分量(滿分5星)從10月17日顯著增加,10月19日更是達到5868條。
App Store中,按最新評價排序,給京東App打1星的行為仍在繼續。
突然如此之多的人蜂擁而至去App Store給京東App打低分,就因為京東雙11請了楊笠代言,不得不說的是,這些人的心眼是有多小?
首先,太過容易“破防”。楊笠的身份是脫口秀演員,這里面不僅是涉及到她的職業,還涉及到她的身份后綴“演員”,如果你們看過脫口秀節目的話,就會發現,其實有許許多多的脫口秀都存在對某個群體“冒犯”的情況,這是脫口秀本身不可避免出現的節目效果,也許,演員說的是段子,也許演員說的是真話,但作為觀眾,顯然不會把節目效果當成是很嚴肅的價值觀探討,脫口秀首先體現的是娛樂效果。明白脫口秀的底色之后,再去看待演員們的節目內容,顯然不會輕易被幾句話給搞破防。
可能有人會說:“我就是嚴肅榆木呆板,我就是開不起玩笑,怎么樣?”用戶在情緒和價值觀的選擇上當然沒問題,但代言人和購物消費行為并不直接掛鉤。就像同樣有網友表示:“我根本不知道楊笠是誰,為什么有人認為一個廣告代言會有這么大影響?”也有網友屬于“壓根不知道發生啥事”并且也毫不關心楊笠的狀態。
就因為楊笠幾年前在脫口秀節目上的講話內容,進而聯想到自身作為男性的身份被攻擊,再進一步對平臺產生聯想,再進一步情緒化沖到App Store評低分,這個“破防”門檻也太低了,可以想象,如果是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言語沖突,會有多么夸張。
其次,京東是購物平臺,用戶的目的是網購。究竟誰才是互聯網上的“大多數”?在一個近11億網民基數中,可能誰都回答不了這個問題。京東目前的年度活躍用戶數近6億,京東Plus會員數超3400萬,這些龐大的用戶群才是京東的基本盤,再對比App Store中5868條1星評分來看,這些網友的行為更加難以讓人理解。
京東是一家零售商,一個購物平臺,用戶最終的目的是網購,而不是楊笠,比如,用戶要去買數碼3C、大家電、等著急用的商超產品,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京東,京東物流在業內有口皆碑,它的優勢在于:1.速度快;2.給顧客送上門。特別是第二點,現在許多商家都是把物品往驛站一丟,但京東物流一般都會送貨上門。如果是大家電,從購物、客服、拆舊、安裝、售后,京東的“一條龍”服務非常省心,你在其他地方買東西,很容易有這個那個多收費,京東就很透明。
對于京東的客戶群體來說,該買的人還是會買,并不會有一些人去給App打低分就不去用京東,該用的時候還得用,你今天惡狠狠地卸載了京東,過幾天可能還需要裝回來,人沒必要跟自己置氣,方便、便宜不香嗎?
最后,回歸“初心”,該喜歡、該不喜歡,由自己決定。對于脫口秀演員來說,你可以選擇喜歡,也可以選擇不喜歡,但對于平臺而言,用戶的目的是網購,事實上現在的網購平臺并不少,除了京東以外,還有拼多多和淘寶,抖音、快手、小紅書等也可以網購。用戶最終是要買到心儀的商品,這才是用戶的“初心”,回到網購本身上來,價格、售后、服務客服、支付、信任度等等,用戶都有自愿選擇的權利。
某種程度來說,因為對楊笠的某些看法和意見,跑去邀請其代言的App上打低分,也算是一種“迷惑行為大賞”,從理性和情緒化過后的角度來看,給App打低分就像“小孩子”的賭氣行為,但其實我們都不是小孩子,不應該也沒必要被算法推薦的短視頻所影響,繼而也去參與這種賭氣行為。
七麥數據顯示,從10月8日起,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等App就已開始更新雙11版本的App。今年雙11的時間點已經從10月14日晚上8點就已經開始,雙11的時間節點被再次拉長,由此也可以看出各大電商平臺之間的激烈有多么激烈。
對于用戶來說,雙11搞了一屆又一屆,雙11的玩法雖然變來變去,但其實還是那幾樣,就會產生審美疲勞,同時隨著一屆一屆地買,用戶對雙11的套路也反感起來,明明說好不讓用戶“像做數學題目似的”湊各種券購物,實際上還是要“做數學題”;明明說好各種便宜,可真到要買的時候卻發現,雙11的價格比平時還貴,而早早加入購物車的商品,竟然在雙11期間漲價了,雙11對用戶還有意義嗎?
對于商家來說,賣貨的目的是賺錢,可如果只是單純地沖銷量,再加上各種直通車的投入,最終算下來增收不增利,商家參與雙11還有意義嗎?
或許,所有人都應該大氣一點、理性一點,冷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