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家庭維修市場中,“啄木鳥維修國際有限公司”作為龍頭企業,再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招股書,更新了近半年的經營數據。這家公司以線上接單、線下派遣維修師傅的模式運營,服務范圍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類似于家庭維修領域的“美團”或“滴滴”。
家庭維修市場因其供給零散、需求低頻、單價高且依賴本地化信任,一直難以被高效整合。盡管過去有58同城、美團、京東等巨頭嘗試進入,但市場份額集中度極低。“啄木鳥”以2.4%的市場份額位居線上市場第一,但其前五名的市場份額總和仍不足5%。
盡管市場規模龐大,2023年已達7000億元,并預計2027年將接近萬億元,但“啄木鳥”的盈利之路卻充滿挑戰。202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了656.8萬個訂單,交易總額15.67億元,但凈利潤僅為3888萬元,每個訂單平均盈利不到6元。
為了維持市場份額,“啄木鳥”不得不依賴高額的營銷投入,上半年營銷費用高達2.99億元,占收入的近50%,與許多化妝品公司的營銷費用率相當。為了獲取一個訂單,公司需要投入約45元的營銷費用,主要通過購買百度、58同城等平臺的搜索流量和線下廣告。
高傭金抽成支撐了高營銷投入,但這也刺激了維修師傅提高每筆訂單的收費,導致客戶投訴不斷,影響了企業的營銷效率和客戶復購率。“啄木鳥”的成單率逐年下降,從2021年的60.2%降至今年上半年的53.7%。
盡管“啄木鳥”的營收和交易額快速增長,但凈利潤的增速卻遠低于前者,顯示出企業增收難增利的困境。而企業能夠保持較為寬裕的現金流,主要依賴于向維修師傅收取的質保金。
截至2023年底,“啄木鳥”向維修師傅收取的質保金達1.14億元,這筆資金占企業應付款項的比重極高。然而,實際用于賠付的金額卻寥寥無幾,質保金真正被用以賠付的比例始終不到1%。
質保金不僅為企業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還使得企業在沒有銀行借款和其他負債的情況下,財務狀況保持健康。然而,這也引發了維修師傅的不滿,有師傅投訴企業在解約后遲遲不退還質保金。
盡管“啄木鳥”作為行業龍頭,得到了雷軍、姚勁波等商業大佬的投資,但其業務模式仍面臨諸多挑戰。家庭維修服務的低頻次和用戶對平臺品牌心智的有限認知,使得企業的雙邊效應微弱,難以自我造血。
為了尋求更多的盈利點,“啄木鳥”嘗試了多種業務,包括向維修師傅出售工具和零件,以及借助股東背景嘗試家電、家居銷售,但這些業務至今起色不大。
面對家庭維修市場的廣闊前景和增長潛力,“啄木鳥”需要找到穩定的盈利方式。依賴高額營銷投入和質保金并非長久之計,企業需要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以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家庭維修市場的挑戰與機遇并存,“啄木鳥”作為行業龍頭,需要不斷創新和變革,以找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