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國內經濟形勢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各種觀點在網絡上及民間廣泛流傳,使得許多人感到迷茫。作為零售行業的從業者,我對此有一些個人的見解。
疫情過后,國內經濟并未如預期般迅速復蘇,反而在國際環境的制約下顯得疲軟。國家試圖借此機會調整經濟結構,減少對房地產的依賴,不料卻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的萎靡。
房地產、股市和工作機會這三大財富支柱均面臨不確定性,導致民眾對未來經濟狀況的擔憂加劇,進而開始緊縮消費,將資金存入銀行,進一步降低了資本的流通性。
面對這一形勢,國家開始積極調整政策,希望通過降息、降準等措施支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并激發企業和民眾對經濟發展的信心。
作為零售從業者,我們需要在當前背景下既要穩定基礎日常生活物資的價格,又要引進能滿足消費者對未來美好生活需求的新商品。折扣業態的興起便是對消費降級的一種承接,但同時也存在消費者對能夠提供優質服務的高價商品的消費欲望。
在當前環境下,零售從業者若無法做到面面俱到,不如主攻某一方面的極致業態,如小生鮮店、社區店、折扣店等,或在便利消費者購物方面做出突出體驗感的創新,以實實在在的實惠吸引消費者。
消費者是理性的,他們會根據超市的態度和服務選擇是否回流。因此,作為與消費者同舟共濟的超市賣場,我們需要確保在各方面都做到位。
商品始終是我們與消費者溝通的最有利工具。在當下,超市生意的發展需要不斷創新和適應消費者的需求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