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國慶假期,我與家人一同逛了幾個商場,本想做些市場調研,卻意外聽到了老媽的“吐槽”:“這些商場怎么都一樣?沒什么特別的。”她雖對品牌記憶猶新,但卻對商場的相似性感到厭倦。
老媽的話讓我意識到,商業同質化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盡管每個商場都聲稱自己與眾不同,但在消費者眼中,這些差異往往只是表面上的。
標準化生產模式是商業地產同質化的根源。過去十幾年,商場像流水線產品一樣被批量生產,尤其是萬達廣場的模式,迅速成為行業模板。這種標準化模式雖然運營高效、賺錢穩當,但也導致了創新的缺失。
盡管市場上有許多商場在努力創新,但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真正的創新卻越來越難。新業態、新品牌的生命周期極其短暫,很快就會被復制和淘汰。資本的逐利也加劇了這種現象,使得市場陷入低創新、高抄襲的怪圈。
然而,同質化真的那么可怕嗎?其實,消費者的需求本質上是相似的,無非是吃、喝、玩、樂這些基本需求。同質化反映的正是消費者需求的普遍性,是一種規律的體現。對于商場來說,只要能持續地賺錢,同不同質化或許并不重要。
商業人應該破除“我一定要不一樣”的執念,不要為了不同而不同。與其困在“同質化”這個死胡同里,不如把心思花在精細化、人性化這些更重要的點上。就像一些成功的商場,它們并沒有盲目追求創新,而是把服務做到極致,從細節出發,踏踏實實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