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國內電商平臺間的互聯互通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繼淘寶宣布接入微信支付后,京東物流也將接入淘天平臺,同時京東將重新接納支付寶支付,這一連串動作標志著電商兩大核心服務——支付和物流的全面融合。
此次互聯互通的深度與廣度,遠超以往各大平臺間的小范圍合作。以往的合作多停留在流量互導層面,如微信上的各類電商小程序,并未觸及核心服務。而今,阿里與京東的合作直指支付和物流兩大基石。
在這場合作中,阿里的推動作用尤為顯著。自去年吳泳銘接任阿里CEO以來,他多次強調“重新創業”的理念,而此次與京東的合作正是這一理念的具體體現。通過接入京東物流和支付寶,淘天平臺在物流和支付上的服務將趨于一致,未來的競爭將更加聚焦于商品力和用戶體驗。
對于京東而言,與阿里的合作同樣具有重要意義。盡管京東在物流方面擁有強大優勢,但在支付和商品多樣性上,京東仍需努力追趕。此次合作無疑為京東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如何在保持物流優勢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支付服務和商品多樣性,將是京東未來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在支付體系方面,阿里的開放態度早已顯現。早在2021年,淘寶就曾向騰訊提出接入微信支付的請求,雖然未能如愿,但如今終于實現了這一目標。而對于京東來說,與支付寶的重新合作也將為其帶來新的增量用戶。
在物流方面,京東物流的加入將為淘天平臺帶來更強的物流能力,但同時也需要京東在物流優勢和自身發展之間做出更多的平衡。而對于阿里來說,這樣的外部合作無疑將更加符合其當前的發展敘事。
此輪合作背后,實際上是基建派與資源整合派之間的生態位博弈。阿里、京東等基建派平臺在互聯網荒野時期成長起來,注重建立閉環業務的基礎服務。而拼多多、抖音等資源整合派平臺則更注重業務本身的認知和資源整合能力。面對后起之秀的沖擊,阿里和京東選擇抱團取暖,共同抵御外部競爭。
對于阿里而言,此次合作是其“再創業”理念的重要實踐。而對于京東來說,這則是一場放長線的布局。二者都希望通過此次合作,進一步鞏固自身在電商領域的地位,抵御來自不同模式的行業對手的沖擊。
在這場互聯互通的變革中,無論是基建派的基建還是核心業務,還是資源整合派和他們養活的第三方服務,都在進行新一輪的生態位博弈。未來的電商格局將如何演變,值得我們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