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2012年的寒冬,一位名叫杰夫·辛頓(Geoff Hinton)的科學家,因其在深度學習領域的突破性成就,成為了科技界競相追逐的“明星”。百度、谷歌、微軟等巨頭紛紛向他拋出橄欖枝,一場關于人才的全球競拍會悄然拉開序幕,而這也被視為“一場新的全球軍備競賽的開始”。
在這場激烈的爭奪中,國內科技巨頭百度率先發現了深度學習的潛力以及辛頓的非凡才華。盡管最終辛頓選擇了加入谷歌,但百度并未因此放慢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步伐。
百度從那時起,便堅定地走上了人工智能的發展道路,并憑借前瞻性的眼光和深厚的技術積累,逐漸成為了該領域的頭部企業。過去十二年里,百度不僅在國內創投圈中成功完成了二次創業,還在AI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如文心大模型等產品的推出,都彰顯了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地位。
回望2012年,辛頓與其學生打造的神經網絡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們的研究成果通過一篇長達9頁的論文得以展現,詳細闡述了神經網絡如何通過分析大數據來學習高度人性化的技能,這一技術被稱為“深度學習”。這一創新不僅改變了計算機視覺領域,還預示著對話式數字助理、自動駕駛汽車、新藥研發等多個領域將迎來變革。
彼時,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也敏銳地察覺到了深度學習的巨大價值,并試圖以高價邀請辛頓加盟百度。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客觀原因,百度最終未能如愿。然而,這并未動搖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決心。相反,這場競拍會讓百度更加堅定了對人工智能的投資和發展方向。
在錯失辛頓之后,百度開始積極吸納和培養行業人才,并大力投入研發,以提升AI技術水平。2013年,百度建立了全球首個專注于深度學習研究的深度學習研究院(IDL),并著手布局研發深度學習框架。隨后,百度還邀請了谷歌大腦的創始人吳恩達加入,擔任研究院的首席科學家。吳恩達的加入,進一步增強了百度的AI研發實力,并吸引了更多頂級人才的加盟。
在吳恩達的領導下,百度的人工智能團隊迅速壯大,達到了1300人,其中研究院成員就有300人。同時,百度還積極培養AI人才,為社會輸送了大量優秀的人才。2020年6月,百度宣布未來5年預計培養500萬AI人才,而這一目標已經在2024年4月提前實現。
隨著OpenAI公司掀起的ChatGPT熱潮,AI大模型成為了人工智能發展的熱點方向。百度也順勢而為,成為了該賽道最亮眼的企業之一。在百度世界2023大會上,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發布了百度人才培養星河計劃,計劃再為社會培養500萬大模型人才。
在這些年的積累下,百度的AI技術逐漸得以沉淀。近年來,百度每年在AI研發上的投入都在百億元量級。這些投入不僅讓百度在技術上取得了領先地位,還讓其商業化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果。目前,百度已經成為了全球大廠中第一個發布生成式AI產品的公司,同時也是商業化跑得最快的公司。
從2012年發現機器學習的價值并持續深耕,到2019年文心大模型在國內率先發布,再到2023年3月文心一言成為全球大廠中首個發布的生成式AI產品,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可謂一步領先、步步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