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阿里新零售版圖風云突變,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宣布短暫停牌,以待發布涉及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預示著即將迎來收購或合并行為。這一消息無疑坐實了“阿里欲售大潤發”的傳言。
回溯至2016年,馬云豪言“未來十年只有新零售”,隨后阿里陸續收購高鑫零售78.7%的股份,將其作為新零售試驗田。然而,時至今日,高鑫零售停牌前市值已大幅縮水,新零售故事似乎走向終結。
高鑫零售近年來的業績表現并不樂觀。2024財年,公司收入下滑13.3%,歸母凈利虧損高達16.68億元,為上市以來最大虧額。同時,公司關閉多家大賣場,員工數量大幅減少,節省開支。這已是高鑫零售連續五年走下坡路,而這段時期正是阿里掌權的五年。
阿里對新零售的改革并未帶來預期的成功。盡管大潤發在阿里化后嘗試了一系列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場反響,但這些努力并未從根本上重構其傳統大賣場模式。新零售專家的評價指出,大潤發在即時零售和O2O上的嘗試缺乏深度,與阿里系不夠開放有關。
不僅高鑫零售,阿里的其他新零售資產如盒馬和銀泰百貨也正面臨邊緣化。阿里財報電話會上,集團主席蔡崇信表示,阿里將退出一些非核心的傳統實體零售業務。這一態度無疑是對馬云當年新零售豪言的打臉。
回顧2012年,馬云與王健林曾就電商與零售的未來發展打賭。馬云認為電商將高度滲透實體零售,但如今看來,這場賭局的結果并不如他所愿。阿里的新零售板塊整體營收下滑,其他跟風新零售的互聯網企業也紛紛退出。
實際上,新零售的概念本身或許就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阿里研究院曾試圖定義新零售,但過多的新概念和專業術語反而加劇了理解的難度。互聯網巨頭進軍新零售更多是基于電商的流量紅利,而非傳統零售自然衍生的需求。
以大潤發為例,其零售主體業務受到線上化的影響,淪為淘寶的導流平臺。線上訂單量增長并未帶來營收和利潤的同步提升。另一方面,阿里熱衷于創新和迭代,導致盒馬等品牌定位模糊,未能形成穩定的規?;置?。
相比之下,山姆會員店和Costco在新零售方面的嘗試更為穩健。山姆在保持線下零售業務穩定的同時拓展線上渠道,而Costco則更晚才推出線上購物平臺。這兩家企業的業績表現均優于阿里的新零售資產。
如今,阿里的新零售戰略下的核心業務似乎已所剩無幾。銀泰百貨、盒馬、高鑫零售均傳出出售消息,盒馬創始人退休,上市計劃暫停。馬云的新零售夢想終究未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