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一項關于利用AI工具KIMI在小紅書平臺創作內容的實驗揭示了當前AI技術在內容創作領域的實際表現與局限性。實驗者嘗試用KIMI完全自動化生成并管理一個小紅書賬號,以期驗證AI是否能直接用于內容變現。然而,實踐結果顯示,盡管AI能提高內容生產效率,但在吸引用戶互動和粉絲增長方面表現平平。
實驗過程中,KIMI生成的網名和個人簡介顯得缺乏小紅書平臺的特色,且內容長度常超出平臺限制。發布的攻略內容雖多,但因信息陳舊、表述不準確,甚至因推薦未開放區域而被平臺判定違規。實驗的兩個賬號在發布46條筆記后,粉絲增長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顯示AI生成的內容并未能成功吸引并留住用戶。
深入分析發現,小紅書上的爆款內容往往依賴于獨特的網感和價值感,這是目前AI技術難以模擬的。AI生成的內容往往顯得公式化,缺乏新鮮感和深度,且容易過時,無法為用戶提供持續的價值。相比之下,一些高度迎合網友情緒的AI賬號,如“奶奶”系列,通過收集社交平臺素材或少量AI生成內容,反而能在小紅書上獲得一定的關注度和商業價值。
盡管如此,AI作為創作工具仍有一定價值。對于電商從業者而言,AI可以快速生成商品描述,維持賬號活躍度,從而接住搜索帶來的自然流量。小紅書對AI內容的態度相對中立,既鼓勵技術創新,也禁止利用AI進行低成本創作。在實際操作中,未明確標識的AI內容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流,但仍能獲得與真人用戶相當的流量。
盡管AI技術在內容創作上的應用仍面臨挑戰,但作為工具,它已開始在某些領域展現其價值。對于內容創作者而言,結合AI與人工創作,或許是實現更高效內容產出的可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