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隨著A股市場逐步步入牛市行情,科技行業備受市場關注。近期多項重磅政策的推出,為上證指數帶來了顯著的漲幅,尤其是科技相關板塊如AI、消費電子等表現搶眼。為了更深入了解這一波科技行情,我們回顧了2014-2015年的牛市,探尋科技板塊的驅動因素及市場表現。
在2014至2015年的牛市中,科技板塊成為市場的主線之一。當時的牛市并非由企業盈利驅動,而是主要得益于估值端的提振。政策利好與流動性充裕是推動估值提升的關鍵因素。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助力資本市場發展,同時央行連續降息,為市場注入了大量流動性。
那段時間的牛市可以根據走勢分為四個階段,科技板塊在不同階段都有亮眼表現。特別是進入2015年2月后,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計算機、傳媒等科技相關行業開始領漲市場。
當時的牛市背后有兩條主線:一是央國企改革與并購重組,這提升了A股市場的業績兌現能力;二是國內TMT行業景氣度提升,其產業邏輯在2012至2014年已經開始醞釀,隨著政策利好和行業景氣度的提升,TMT行業迎來了大幅上漲。
具體到電子板塊,該板塊在2013年至2015年的行情中經歷了六個階段,從政策密集出臺帶來的行情奠基石,到業績兌現和估值消化,再到后來跟隨大盤上漲和4G設備大周期的啟動,電子板塊實現了顯著的漲幅。然而,隨著杠桿泡沫的破滅,成長股估值回落,電子板塊也經歷了大幅調整。
計算機板塊方面,2013至2015年的牛市也是技術驅動的核心時期。政策加持、技術主題和自主可控主題共同驅動了計算機板塊的上漲。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發展,以及去IOE的自主可控需求,為計算機板塊帶來了巨大的投資機會。
通過深度復盤2014-2015年的科技板塊行情,我們可以為當前的科技行情提供客觀展望。在技術驅動和政策利好的雙重作用下,科技板塊有望繼續保持強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