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3日消息,伊藤洋華堂,這家曾經在日本零售業叱咤風云的巨頭,其興衰歷程近日再次引發市場關注。從街邊小店的起步到成為“日本流通業之王”,伊藤洋華堂的成功一度被奉為教科書般的案例。然而,在中國市場上,這家零售巨頭的表現卻顯得步履蹣跚,經歷了開店熱潮后迅速轉入關店潮。
伊藤洋華堂由伊藤雅俊創立,其早期受到美國零售模式的啟發,將雜貨店逐步轉變為一站式連鎖店,并首創了“超市+百貨”的日式GMS模式。通過精細化管理、與供應商建立信賴關系以及不斷創新,伊藤洋華堂在日本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引領了日本的“第一次流通革命”和“第二次流通革命”。
據ITBEAR了解,伊藤洋華堂的成功并非偶然。伊藤雅俊深知零售業的本質在于洞察消費者需求,并致力于提供超越期待的購物體驗。從翻垃圾桶了解消費者偏好,到推行“三米規則”、“五米規則”等細致入微的服務標準,伊藤洋華堂始終將顧客需求放在首位。
然而,在中國市場上,伊藤洋華堂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自1996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雖然一度掀起風浪,但隨著中國零售業的快速變革和電商的崛起,伊藤洋華堂的傳統GMS模式逐漸失去競爭力。未能及時抓住數字化趨勢、物流外包導致自營商品比例過低等問題逐漸暴露,使得伊藤洋華堂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每況愈下。
如今,伊藤洋華堂在中國已所剩無幾,北京的亞運村店成為其在中國市場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面對如此窘境,不禁讓人思考:是什么導致了伊藤洋華堂在中國市場的失敗?是堅守傳統模式不放,還是未能適應中國市場的快速變化?
伊藤洋華堂的雙面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企業在本國市場取得多么輝煌的成就,進入新市場時都需保持謙遜學習的態度。只有不斷審視和定位自身,緊跟時代步伐,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