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AI大模型的浪潮中,OpenAI最新一輪融資成功獲得66億美元,估值突破1500億美元。然而,盡管資金雄厚,OpenAI預計今年仍將虧損50億美元,顯示出AI行業的巨大投入與挑戰。此前有報道指出,OpenAI預計在2029年實現盈利,營收將達到1000億美元,但在此之前,虧損幅度將持續擴大。
AI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從去年的“百模大戰”到今年紛紛轉向“應用落地”,企業們開始意識到技術實際應用的重要性。然而,從實驗室到真實場景的路途并非一帆風順,能夠在這一過程中存活下來的企業預計僅有1%。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近期的一次訪談中敲響了警鐘,他指出生成式AI的技術泡沫不可避免,但這也是行業走向正軌的必經之路。
回望歷史,深度學習風靡的2017年前后,關于“AI是否是泡沫”的討論就已不絕于耳。如今,大模型時代的討論更加熱烈,悲觀者甚至預言生成式AI的泡沫將遠超以往任何技術浪潮。在ChatGPT引發AI熱潮后,僅中國市場就有上百個新玩家推出基礎大模型,但其中真正具備實力的玩家卻屈指可數。
盡管許多基礎大模型號稱超越了GPT4.0,但在技術行家眼中卻很快露出了破綻。更嚴重的問題是,大多數基礎大模型都沒有真實用量,當時國內200多個大模型的調用量加起來還不如一個文心大模型。這一現象導致了對AI大模型泡沫的廣泛預警,行業開始降溫。
2024年,市場終于恢復冷靜,李彥宏關于“不卷模型卷應用”的呼吁被許多AI公司采納。然而,即使在做AI應用方面,許多團隊也走錯了方向,存在所謂的“偽需求”問題。不僅AI創業公司,許多AI巨頭和科技大廠也在試錯走彎路。例如,AI硬件曾一度成為AI大模型落地的一種形態,但下半年卻急轉直下,體驗糟糕導致退貨潮。
與此同時,AI大模型的投融資不再瘋狂,一些AI初創公司陷入經營困難,AI尖端人才與技術正在向巨頭集中。講求實效、注重應用的中國市場,AI創投市場的洗牌更為激烈。近年來,有大量AI相關公司注銷、停業或吊銷。
從歷史上看,技術浪潮的發展總會伴隨泡沫。李彥宏在與《哈佛商業評論》的對談中回顧了歷史上的技術泡沫現象,并指出生成式AI也將經歷這一過程。根據高德納(Gartner)的“技術成熟度曲線”模型,AI技術目前正處于泡沫化的底谷期前夜。
在這一階段,越來越多AI玩家將被擠出牌桌,只有具備核心技術實力和商業化能力的玩家才能存活下來。幸運的是,中國創業者更關注技術與市場的契合度(PMF),注重應用驅動。隨著泡沫的擠壓,留在市場上的將是真正的實力派玩家。
面對AI泡沫的宿命,AI玩家們需要提高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PMF)。做基礎大模型與巨頭競爭無異于“以卵擊石”,而做AI應用則需要面向真實需求,將“如何賺錢”放在第一位。即使是大廠,在布局AI時也需要將PMF放在第一位。
盡管AI當前泡沫不可避免,但AI的未來依然值得人類樂觀。隨著AI逐漸滲透到物理世界的各個角落,像互聯網、5G網絡一樣“無處不在卻又讓人感受不到存在”,真正的AI時代才算正式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