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年來,網紅經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挑戰,眾多網紅因各種原因遭遇聲譽下滑,這一現象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平臺逐漸意識到,低質量的網紅內容對平臺的長期發展構成威脅,網紅經濟正步入一個洗牌期。在此背景下,不少企業家開始涉足網紅領域,試圖利用網紅模式塑造個人IP,但他們面臨諸多考驗。
世間萬物,從播種到死亡,皆有其生命周期,流量亦不例外。網紅經濟模式正經歷重大轉折,未來可能走向平穩、衰敗或高質量發展。多位知名網紅如董宇輝、辛巴、羅永浩、司馬南等的聲譽受損,揭示了這一行業的脆弱性。企業家們涉足網紅領域,盡管擁有資源,但一旦失敗,能否全身而退仍是個未知數。
企業家涉足網紅領域,雖有其優勢,但也易陷入三大陷阱。首先是粉絲陷阱,一些企業家過于在意粉絲數量,卻忽視了粉絲的質量與真實性。粉絲的關注不一定代表真正的喜愛,可能只是出于嘲諷或看熱鬧的心態。真正有價值的粉絲,是那些會主動搜索并持續關注你的內容的人。
其次是流量陷阱。流量的背后是算法,而算法有規律可循,這也導致一些人為了迎合算法而制作內容,忽視了內容的真實性和深度。這種短視的行為最終會導致企業家的形象受損,如同穿著皇帝的新衣,沉浸在虛幻的信息繭房中。
最后是日更陷阱。無論是網紅還是企業家,頻繁更新內容都會讓他們陷入粉絲陷阱和流量陷阱中,形成一個惡性閉環。真正有價值的內容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投入,而不是簡單的日更。如李子柒,盡管已經三年不更新,但她的視頻依然受到眾多粉絲的喜愛和懷念。
對于企業家而言,做IP需要有邊界感,不應過于娛樂化。他們應該明確自己的身份和定位,為粉絲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同時,切片往往是更好的選擇,通過短視頻引流,再引導粉絲關注長視頻或深度內容,這樣既能吸引流量,又能保持內容的深度和質量。
企業家做IP的初衷各不相同,可能是為了市場轉化、流量保護、企業聲譽或個人情緒。但無論初衷如何,他們都應該明確自己的目標,并堅持長期主義。IP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如喬布斯、馬斯克等,他們的個人IP都是經過長期積累和沉淀形成的。
總之,企業家做IP是一套復雜的邏輯體系,需要謹慎對待。他們應該避免走上網紅的老路,堅持自己的定位和原則,通過提供有價值的內容來吸引和留住粉絲。同時,他們也應該有耐心和決心,堅持長期主義,打造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個人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