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小米汽車自3月份發布其首款車型SU7以來,一直備受關注。盡管初期因其外觀設計與保時捷Taycan相似而引發不少爭議,甚至被戲稱為“保時米”,但小米汽車在市場上的表現卻不容小覷。
雷軍在發布會上曾豪言,小米汽車將追趕保時捷。如今,從銷量數據來看,這一預言似乎正在逐步成真。小米汽車4月份首月交付量即突破7000臺,隨后逐月攀升,至今已累計交付近7萬臺,平均每月銷量過萬。
相比之下,保時捷今年的全球銷量出現下滑,1-9月份共售出22.6萬臺,同比下降7%。在中國市場,保時捷的銷量下滑更為嚴重,同比下降29%,僅售出4.328萬臺。這一數據顯然無法與小米汽車的銷量相比,尤其是在中國市場。
有觀點認為,小米汽車的崛起對中國市場保時捷的銷量產生了一定影響。許多原本考慮購買Taycan的消費者,在小米SU7的吸引下轉而選擇了這款性價比更高、外觀同樣出色,且在車機系統和智能駕駛功能上表現更為出色的車型。
目前,小米汽車的訂單量依然龐大。以當前的交付速度計算,小米汽車可能還有近10萬臺的訂單等待交付。這一銷量表現無疑讓小米汽車在市場上的地位更加穩固,甚至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在全球銷量上超越保時捷。
盡管雷軍曾表示需要五年、十年來追趕保時捷,但當前的市場表現顯示,這一目標或許不需要那么長時間就能實現。小米汽車的快速崛起無疑給傳統豪華汽車品牌帶來了新的競爭壓力。
小米汽車的成功不僅體現在銷量上,更在于其對中國市場消費者需求的精準把握。在性價比、外觀設計和智能科技方面的出色表現,讓小米汽車在市場上贏得了廣泛的認可。
隨著小米汽車的不斷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其在全球汽車市場的地位有望進一步提升。這一新興的汽車品牌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實力,改寫著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