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東京奧運會的閉幕日。在這為期17天的征程里,38金、32銀、18銅,屬于中國隊的東京記憶畫上了句號。
奧運結束了,但奧運背后的精彩故事還沒結束。奧運閉幕式當天,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的最新作品《奧運背后的她們》最后一期上線好看視頻,記錄了藏族女性、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副社長奧薩卓瑪的奧運經歷,卓瑪聯系到中國乒乓前國手李雋,李雋致力于中日乒乓球運動交流發展,施行“養狼計劃”培養日本乒乓球隊員,而這樣的做法為李雋帶來了巨大的爭議,這些奧運背后的故事再次引來矚目。
紀錄片下,在日華人的力量令人激動
東京奧運賽場上,中國女性披荊斬棘,乘風破浪,比賽風貌折服世界的同時奪得了尚佳的成績。其實背后,同樣有眾多為了讓世界更好了解比賽,默默付出的女性。“直擊奧運前線的中國記者的幕后24小時”;“志愿者工作一波三折,馬術少女參報‘東奧’卻只能備戰‘冬奧’“;“初心與堅守,藏族奧運媒體人在日本的所聞所思”,在好看視頻上,竹內亮用三段與奧運會相關的中國女性的短視頻,為人們呈現了《奧運背后的她們》,讓中日觀眾看到中國人洋溢在奧運賽場外的那些熱情和力量。
竹內亮是知名日籍紀錄片導演,也是好看視頻簽約的知識分享官。在被問到怎么萌發做《奧運背后的她們》的想法時,竹內亮告訴記者,希望從不同的視角來展現奧運精神。在東京奧運會籌備過程中,隨著疫情的發展以及輿論的反對,大量日本的志愿者紛紛退出,反而是中國的志愿者們甘愿冒著疫情的風險,不退反進,這讓他看到了在日華人的力量,他希望通過這部紀錄片,讓更多人感受到在日華人的熱情、團結。
“她們特別的團結,好多志愿者做了一個群,大家一起互相交換信息、互相鼓勵、一起享受這個奧運會”,竹內亮舉例說,“中國國家隊出來的時候,不只是媒體,還有很多粉絲、志愿者,還有各種各樣的人都來成田機場接她們。中國跟其他國家的人完全不一樣,中國的這種熱情很高,大家都高興自己祖國的人過來,非常的驕傲的那種感覺。”
用視頻打破中日偏見
一口流利的中文、喜歡南京的鴨血粉絲和武漢的“過早”,熟悉南京、武漢的大街小巷......憑借《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后疫情時代》等一系列關于中國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的紀錄片,兩次被中國外交部點贊的竹內亮,如今早已被中國網友所熟知。
2010年,為拍攝《長江天地大紀行》節目,竹內亮被NHK電視臺派至中國,在為期一年的紀錄片拍攝過程中,他走訪了青海、四川、云南等許多地方,與中國各地居民的密切接觸,也讓竹內亮更加的了解中國。而觀眾更多的了解竹內亮是從其2015年拍攝《我住在這里的理由》(以下簡稱《我住》)開始,《我住》記錄了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和在外國生活的中國人日常的點滴。
“我跟老婆是在日本認識的,那時候,很多日本人對中國人有很大的偏見。當時也有很多住在日本的中國人,大家都很努力,但就是被看不起,我覺得很不爽。”在被問到《我住》的每一集都是給中國太太的一封情書時,竹內亮直言,“所以我拍《我住》的最大的理由就是希望通過我們的節目來表現住在日本的中國人的力量,讓沒有到過中國的日本人了解真實的中國,我想打破雙方的偏見”。
竹內亮紀錄片的鏡頭里,總是以看似平凡的日常來傳遞文化價值和真情實感,呈現的是對普通人的注視、關懷與尊重。在竹內亮中國抗疫作品的首部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中,竹內亮通過將鏡頭對準街頭,用親身體驗的方式將防疫措施展現給了日本觀眾。而在拍攝《好久不見,武漢》時,竹內亮在武漢三鎮走街串巷,尋找素材,在煙火氣中感受到城市的迅速復蘇。
竹內亮開門見山的表示,“抗疫中讓人感觸最深的就是中國的執行力,一個城市的全民核酸檢測往往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并且是好幾次,讓人感到很放心”。“作為日本人我很擔心在日本的家人朋友,所以我想把南京的防疫措施介紹給他們”。竹內亮感同身受,在點贊中國執行力的同時,也通過鏡頭把中國的抗疫經驗傳到日本,“第一次給日本民眾介紹健康碼的時候,還是有好多人不是特別理解,會覺得冒犯到隱私,但現在事實證明,這個是很有用的,日本現在也有健康碼了”。
值得欣喜的是,很多日本人因為竹內亮的作品而看到了更加真實的中國,“看到你的作品之后,決定去中國留學”,有日本粉絲給其私信表示。“謝謝你傳播真實的中國”、“歡迎導演,中日需要多交流,只有交流才能消除誤會隔閡”,不少中國粉絲在竹內亮好看視頻作品下這樣留言。
紀錄片導演走進短視頻 探索價值傳遞的新載體
丹尼爾·平克在《全新思維》一書中所提及:“我們已經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一個建立在創造性思維和全局能力基礎上,以創意、共情、娛樂感和意義追尋能力為主導的概念時代”。
可以說作為一個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沒有考究的畫面、炫酷的拍攝手法,放棄了諸多專業的束縛,以樸素風格、“共情”心態、和真實的現場感,拋棄職業電視人的技術包袱,在為觀眾提供了觀察社會的多元視角的同時,提供了用國際視角講好中國故事的范例。
自2000年從東京視覺藝術學院畢業,竹內亮從事紀錄片已達二十年。竹內亮直言,最開始走上紀錄片導演的路,是希望兼顧電影導演和記者的角色,通過紀錄片來向觀眾傳遞真實的事物。然而來到中國后,近年來短視頻等載體的崛起,讓互聯時代下的內容傳播有了不一樣的傳播渠道,竹內亮也開始摸索長短內容的融合之道。
用戶觸媒習慣的變化,讓竹內亮在經過一段迷茫期后,開始走進短視頻,進行嘗試和平衡:一邊是不放棄自己的長內容,另一邊是把精彩片段放到短視頻平臺上做預告、宣發,通過像百度好看視頻這樣的平臺,連接中國大多數的網民,讓更多用戶通過短視頻先了解他的作品,再有興趣去看完整版紀錄片。
他坦言道,用戶越來越傾向于觀看短內容,導演也需要找到新的內容傳播方式。另一方面,國內短視頻用戶同樣需要制作精良、有內涵的優質內容,而紀錄片題材從制作到呈現,所承載的內容更加豐富和深刻。因此,今年6月竹內亮加入好看視頻,成為“知識分享官”,開始制作更短的紀錄片內容。
優質導演開始走向短視頻平臺的同時,短視頻平臺也在不斷為創作者的招募和扶持,例如好看視頻發起“輕知計劃”,招募100位像竹內亮這樣的頭部創作者、10000名各行業的行家加入。“其實都是在做這種從長內容向短的內容的一些摸索,也看一看這種短紀錄片的方式能給用戶什么樣的不同的東西”竹內亮說。
“接下來,我想拍北京冬奧會。通過這次的紀錄片拍攝,我也迷上了奧運會的魅力。”竹內亮如是說道。
或許竹內亮“東奧”后的“冬奧”故事,會從此刻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