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萬眾矚目之下,“星艦”火箭于北京時間10月13日晚上8時25分進行了第五次試飛發射。約7分鐘后,其超重型助推器成功穿越大氣層并返回發射塔,被兩個機械臂穩穩夾住,這一幕被形象地稱為“筷子夾火箭”,在網絡上迅速走紅。
馬斯克在社交網站上分享了三年前提出這一設想時的視頻,當時這一想法被認為非常“瘋狂”。然而,如今他們不僅實現了這一目標,而且一切看起來都很順利。盡管助推器的一些外部發動機噴嘴因高溫等因素發生了變形,但這些問題被認為容易解決。
馬斯克透露,星艦的設計目標是在升空后一小時內實現火箭助推器的再次飛行。助推器在約5分鐘內返回,剩余時間用于重新裝載推進劑并將飛船放置在助推器頂部。這一目標的實現,標志著SpaceX在“快速重復使用”概念上取得了重要進展。
據科技日報報道,將助推器精確懸停在兩根機械臂之間,其技術難度并不在于機械臂本身,而在于精確的控制。稍有偏差,助推器就可能砸在機械臂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SpaceX選擇了讓助推器落回發射塔,這樣可以就地檢修、加注和再發射,既減少了重量和成本,又節省了時間。
與此同時,國產可重復使用火箭的發展也備受關注。2024年6月23日,航天八院的可重復使用火箭成功飛到了10公里并成功回落。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四米和五米直徑級別的可重復使用火箭將分別進行首飛。
然而,回收火箭的技術難題仍然不容忽視。包為民院士指出,可重復使用火箭的研制面臨四大難題:落得準、耐燒、耐用、好保養。這需要解決眾多關鍵技術,包括正向和反向飛行的轉換、防熱隔熱設計、控制系統調節以及故障診斷和檢測等。
盡管挑戰重重,但“星艦”火箭的成功回收無疑是航天工程技術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這一成就不僅展示了SpaceX在航天領域的創新能力,也為人類探索太空的未來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