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人類探索宇宙的征途中,一個里程碑式的時刻于近日誕生。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成功進行了星艦的第5次試飛,其中“超重型”推進火箭的回收尤為引人注目,這一幕讓全球觀眾為之震撼。
星艦的整體結構分為兩部分:被發射臺“筷子”夾住的“超重型”推進火箭,以及受控濺落在印度洋的星艦飛船。后者將是未來人類前往火星的乘坐工具。這次試飛不僅驗證了推進火箭的回收技術,還成功實現了星艦飛船的預定降落。
SpaceX的這一成就獲得了廣泛的贊譽,包括美國宇航局局長比爾·尼爾森,他稱贊了SpaceX的進步,并展望了未來的太空探索。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的市場部部長曹夢也對星艦的成功表示了贊嘆。
星艦之所以備受矚目,不僅因為它的巨大體型——高達120米,能裝載100噸貨物和100名乘客,超越了歷史上的土星五號火箭,還因為它有望實現推進器的多次回收利用,極大地降低了太空探索的成本。
盡管星艦的這次試飛取得了重大成功,但并非沒有挑戰。飛船的尾翼鉸鏈在回收過程中出現了燒穿的情況,這將是SpaceX未來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題。然而,鑒于SpaceX以往的技術突破能力,這些問題預計將得到解決。
這次試飛之前,SpaceX一度面臨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審批難題,FAA曾以多種理由推遲了試飛時間。然而,SpaceX最終成功獲得了審批,并迅速進行了試飛,再次展現了其高效執行力。
展望未來,SpaceX計劃在星艦工廠實現火箭的批量生產,目標是每年生產超過1000艘星艦,以實現一周兩次的發射頻率,并在2050年之前實現火星殖民。這一宏偉目標,如今看來,正逐步走向實現。
馬斯克的愿景——幫助實現人類的多行星化,并在火星上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基地,正逐步成為現實。隨著星艦的不斷進步,人類離火星的距離,似乎已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