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有關美國降息策略的最新動態引發了廣泛關注。據報道,美國可能在11月僅降息25個基點,甚至有可能在明年完全停止降息。這一動向預示著,美國或許將不再顧慮其龐大的國債規模,而是決心與中國在金融領域展開一場持久戰。
起初,當美國9月18日宣布降息50個基點時,市場普遍預期這是一場金融戰的轉折點。然而,隨后幾周的市場波動表明,情況遠非如此簡單。如果將9月18日的降息視為金融戰的分水嶺,那么前半場可謂激烈,而后半場則更為慘烈。
中美雙方近期已相繼出牌,金融戰的局勢愈發緊張。為何會有如此判斷?未來金融戰的走向如何?又將如何影響每個人的錢包?讓我們來梳理一下最近的事件。
自8月份沙利文訪華后,中美之間似乎達成了一種默契。美國9月18日的降息行動超出了市場預期。隨后,中國在24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股市隨之上漲。25日,經濟會議提前召開,提出房地產止跌回暖的目標,同時我們的東風快遞在太平洋進行了展示。然而,美國對此反應冷靜,甚至稱贊我們的透明度。
國慶前最后一個交易日,中國繼續放松樓市政策,并落實降低存量房貸利率,A股再次暴漲。國慶期間,A股利好消息不斷,港股和富時中國A50指數也大幅上漲,高盛等投行紛紛看好A股市場。然而,國慶后A股開盤雖一度沖高,但隨后迅速下跌,外圍ETF全面暴跌,顯然有人在做空A股。
與此同時,美國公布了9月份的非農就業人數和失業率數據,均表現強勁。隨后公布的CPI數據也超出了預期。這些數據公布后,美國國債收益率繼續走高,10年期美債收益率從降息時的3.65%上漲至4.1%。美元指數也在上漲,從9月24日的100左右漲至現在的103左右。
種種跡象表明,美國的降息計劃可能與我們的預期截然不同。中國原本期望美國大幅降息,以便我們有更大的空間去刺激經濟。然而,美國的降息模式可能是為了降低市場對降息的預期,約束流動性涌向中國。
現在,我們已經無法通過公開數據準確判斷美國經濟的真實情況。因為美國的數據自相矛盾。一方面,實體經濟遇到問題;另一方面,就業數據和CPI卻表現強勁。這些數據可能是為了約束市場的流動性涌向中國。
現在來看,美國的策略可能是先大幅降息,讓我們誤以為他們會繼續大幅降息。然后我們也會采取相應的政策。但美國卻可能停止降息,甚至不惜賭上自己的美債暴雷的風險。他們的目標還是拉爆我們的資產,逼著我們開放金融市場。
接下來,我們的重點是要讓股市和樓市復蘇,持續吸引全球資金進入中國市場。如果接下來幾年我們的資產端仍然低迷,那么國際熱錢就會繼續被美國吸走。在此消彼長之下,中國有可能在金融戰的下半場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