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實施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廣泛關注。歐盟不僅對中國電動車設置了近36.3%的高關稅,而對特斯拉卻僅征收9%的關稅,名義上是為了反補貼,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當中國提出最低價格銷售策略時,歐盟直接予以否決。然而,面對中國對歐盟白蘭地的反制措施,歐盟卻聲稱自己是受害者,并計劃將中國告上WTO。歐盟此舉是否意味著只許自己獲利,不許中國反制?這場關稅博弈,究竟誰在獲益?
歐盟先聲奪人,不僅未經深入調查便對中國實施關稅制裁,還在中國僅做出反制動作時便揚言要將中國告上WTO。歐盟此舉是否在學習美國,企圖占盡好處,而將壞處留給他人?
據相關媒體報道,作為加害方的歐盟在中歐汽車關稅問題中卻聲稱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并表示將以不正當理由濫用貿易保護起訴中國。歐盟的這套標準轉變得如此之快,實在令人咋舌。
實際上,是歐盟首先對中國發起了關稅挑戰,而且采取了如此雙標的做法,將中國電動車的關稅設置在36.9%左右,而特斯拉卻僅設置在9%左右。如果中國的電動汽車涉及補貼問題,那么在中國生產的特斯拉難道就不涉及這個問題嗎?
歐盟的這種做法顯然是對中國的歧視。然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沒有發起對等的反制措施,而是積極與歐盟溝通,希望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我們提出了最低價格銷售策略的建議,但歐盟卻未加考慮便直接予以駁回。
對于歐盟白蘭地的問題,歐盟卻緊緊抓住不放,認為中國違反了規則。然而,歐盟出口到中國的白蘭地主要產地是法國,而此次歐盟關稅背后的主要推動者也是法國。誰在違反規則,歐盟難道不清楚嗎?
相比之下,汽車出口的重要性遠超白蘭地產品,現在歐盟卻聲稱自己受到了委屈,那么中國的利益損失又該由誰來補償呢?
所謂的委屈不過是法國等國家的表演罷了。因為大家都知道,是歐盟先違規,而我們只是實事求是而已。如果真的要論規則,那么吃虧的肯定是歐盟自己。歐盟此舉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既能安撫國內的白蘭地生產企業,同時還能給我們施壓,讓我們盡快妥協。
然而,對于歐盟來說,時間已經越來越緊迫了。因為大家都知道,最大的威懾不是拳頭打出去的時候,而是放在頭頂遲遲不肯落下的時候。現在歐盟之所以如此強硬,既駁回我們的建議,又要將我們告上WTO,其原因就在于留給歐盟自己的時間也不多了。
如果歐盟將這個籌碼打出去,那就意味著歐盟的底牌已經出盡,再沒有了討價還價的余地。這對于歐盟來說是非常不利的,而對于法國來說也同樣不利。因為法國在這場博弈中是最大的受益者,既想通過關稅問題讓中國讓步,同時如果中國對等反制還能削弱德國的力量,從而讓自己在歐盟中的地位更加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