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全球經濟風云變幻的背景下,美國9月CPI數據的公布猶如一場風暴,令市場參與者心緒難安。數據的背后,隱藏著決定降息命運的關鍵線索。
萬眾矚目的數據顯示,美國9月CPI同比上升2.4%,雖略低于前值的2.5%,但這一數字背后卻隱藏著不容忽視的玄機。連續六個月的CPI下降,或許并非真實的積極信號,而是美國經濟復雜面貌的冰山一角。
令人驚訝的是,此次CPI再次超出預期,分析師原本預測為2.3%。“月月下降,月月超預期”的現象若持續,后果將不堪設想。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數據后,核心CPI竟從3.2%反彈至3.3%,為今年首次反彈,這一變化令市場分析師警覺,也為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增添了不確定性。
經濟學家指出,美國的核心CPI是最大問題。在整體CPI下降的同時,核心CPI卻頑強回升,透露出通脹的潛在風險。若美聯儲決定繼續降息,而CPI持續反彈,適當的加息或許會成為更現實的選擇。
不幸的是,數據的意外讓美聯儲的決策更加復雜。面對樂觀的就業數據,鮑威爾正面臨抉擇困境。在9月19日的會議上,美聯儲如同被繩索束縛的雜技演員,難以找到舒心的動作。官員們對數據的真實性表示懷疑,各種影響因素也在不斷加劇他們的困境。
特別是近期公布的三項就業數據,樂觀之余更顯詭異。短短一個月內,工作崗位數量為何躥升如此之快?8月職位空缺已達804萬,9月ADP就業人數14.3萬,與前期的10.3萬相比顯著提升。失業率下降至4.1%,非農就業人數的飆升更令人驚詫,從14.2萬人增至25.4萬,這一增幅超出了常理。
與表面繁榮相比,實質問題仍在于長期效應。若美聯儲因就業數據而調整利率,未來可能導致經濟波動。就業數據的真實性究竟如何?后續數據若再做矮化,將對整體市場產生何種影響?
在這場經濟博弈中,中美經濟對比開始顯現焦慮。一方面美國希望夯實經濟恢復,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的強勁復蘇勢必撼動他們的自信。有人調侃,這是一場與中國經濟引擎的激烈“對決”。
在這種博弈中,如何自救成為了美國政策制定者的頭號議題。若想穩住美元匯率,降低資本外逃風險,必將推進降息進程的放緩。經濟數據的游戲,在政局斗爭與市場走向之間,已成為一場無形的較量。
面對未來,若數據可信,美聯儲可能會把加息提上日程。然而若經濟形勢愈發撲朔迷離,鮑威爾又將如何應對?這一切都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