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快手近期宣布上線小時達服務,正式涉足即時零售業務,意圖通過這一新舉措挖掘新的增長潛力,應對其電商業務近年來增速持續放緩的挑戰。然而,快手的這一動作相較于美團、京東、抖音等先行者,無疑顯得姍姍來遲。
即時零售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各大平臺紛紛加碼布局。美團早在2018年就推出了閃購業務,開辟了即時零售的新賽道。隨后,京東、抖音等平臺也相繼入場,使得這一領域的競爭愈發白熱化。
盡管即時零售市場的蛋糕越做越大,但快手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小覷。如何在眾多老牌玩家的圍堵中找到一條生存之路,成為快手亟需解決的問題。為此,快手試圖抓住即時零售從應急場景走向全場景的契機,通過提供如iPhone 16等熱門商品的配送服務,來打開市場局面。
然而,快手的電商業務近年來卻陷入了增速放緩的困境。盡管2023年快手的GMV達到了1.18萬億元,躋身“萬億電商俱樂部”,但其背后的隱患卻不容忽視??焓忠詢热蓦娚唐鸺?,但內容電商的天花板遠低于貨架電商。因此,向貨架電商要增量成為快手的必然選擇。然而,與抖音相比,快手在貨架電商的布局上顯然慢了半拍。
快手的泛貨架GMV占比數據也反映了其電商業務的困境。2024年第二季度,快手的泛貨架GMV占比為“超25%”,與上一個季度相比幾乎沒有變化,而同期抖音的貨架GMV占比卻達到了“超40%”。這一數據對比無疑給快手敲響了警鐘。
更為糟糕的是,快手的MAU也連續兩個季度環比下滑,史無前例。2024年第二季度,快手的MAU為6.92億人,低于市場預期的6.99億人。與此同時,快手的銷售費用卻比市場預期多花了2億元,拉新效果不盡如人意。這一系列數據表明,快手的用戶滲透似乎已經到頂,有步入企業生命衰退期的苗頭。
快手電商的路越走越窄,背后的緣由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快手的戰略決策不合拍。長期以來,快手的戰略決策就被廣為詬病。在關鍵階段做出正確抉擇,考驗著一家企業的戰略力。然而,快手在諸多不確定中尋找“確定”的能力似乎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快手內部治理混亂。近期曝光的員工泄露商業數據事件更是讓外界對快手的內部治理產生了質疑。
快手入局小時達業務無疑是一次重要的嘗試,意在補上即時零售的短板并拯救走下坡路的電商業務。然而這一舉措能否如愿以償尚待觀察。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快手電商需要一次徹底的變革來重振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