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印度股市遭遇前所未有的資金撤退,單周拋售規模達45億美元,創下歷史記錄。這一突變標志著外資正在尋找新的投資避風港,而中國市場則成為眾多投資者的新寵。
印度股市的下滑并非偶然。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地緣政治緊張以及印度國內經濟基本面疲弱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外國投資者紛紛撤離。與此同時,日本、韓國、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等亞洲市場也面臨資金凈流出的壓力。
相比之下,中國股市的表現則顯得尤為亮眼。香港恒生指數一個月內漲幅近30%,吸引了大量國際投行的關注。高盛、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國際金融機構紛紛上調對中國股市的預期,并列出諸多買入中國股票的理由,包括估值優勢、政策空間打開等。
外資不僅唱多中國資產,更在實際行動中做多。據報道,日本投資者開始爭相買入“中國資產”,東京市場上中國股票相關的ETF漲幅刷新紀錄。在美國市場上,中概股也備受追捧,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大幅上漲。全球資本正在重新配置,中國成為資本避險與增值的理想選擇。
然而,A股市場在10月9日開盤時出現大幅波動,三大指數均大幅低開。盡管午后走勢有所回暖,但市場成交額仍突破2萬億元。這一調整或許為市場帶來了新的入場機會,尤其是對新股民而言。國慶假期期間,新股開戶申請量暴漲,80后、90后成為本輪開戶潮的主力軍。
面對市場的波動,投資者應保持樂觀但不急躁的心態。政策面的支持、經濟面的企穩以及外資的持續流入,都為A股市場提供了長期向好的基礎。然而,短期內的市場調整也是不可忽視的,投資者需保持謹慎,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