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日,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計劃訪華,此行背后隱藏著深層的經濟動機。此前,歐盟在國慶期間悄然通過了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的提案,加稅幅度高達17%至36.3%,此舉被視為針對中國車企的貿易保護措施。盡管德國投了反對票,但因多數歐盟主要國家的支持,該提案仍得以通過。
在此情境下,貝爾伯克的訪華顯得尤為關鍵。她此行的核心目的是游說中國,在面對汽車產業可能遭受重大損失的情況下,不要對德國采取反制措施。德方希望即使在中國設有工廠的德國車企也能免受附帶損害,以期中國能獨自承擔損失,而德國企業則能全身而退。
然而,這一期望似乎過于樂觀。中國在面對外部壓力時,已多次表明會堅定維護本國企業的利益。此次面對歐盟的加稅提案,中國可能會考慮對從歐洲進口的商品采取相應的反制措施。
此舉不僅是對歐盟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應,更是為了維護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公平競爭環境。貝爾伯克的訪華之旅,或許能為中國和德國之間提供一個對話的平臺,但最終的結果仍需雙方通過平等和坦誠的溝通來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