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據報道,歐盟近日暫緩了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決策,因其未能提供充分證據顯示中國電動車對歐盟市場造成重大損害。相反,此舉被認為對自由貿易構成阻礙,且中國電動車的競爭力主要源自產業規模、供應鏈及市場競爭等多重優勢。若加征關稅,將可能破壞歐盟的綠色轉型目標。
此前,歐盟曾計劃對中國電動車在現有10%關稅基礎上加征最高35.3%的關稅,為期五年,并從7月開始實施臨時反補貼稅。然而,面對可能引發的貿易摩擦,中國近期與歐盟進行了密集的外交協商,以期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在雙方會談后,歐盟同意重新審議中國進口電動車的最低售價方案,顯示出通過友好對話解決分歧的意愿。同時,中國也在與歐盟多國政府溝通,以爭取更多支持。
歐盟內部對此政策存在顯著分歧。匈牙利和德國等國均表達了對保護主義措施的擔憂,擔心其可能引發貿易戰,損害歐盟利益。特別是德國,作為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領軍者,對此措施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表示深切關注。
另外,根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的數據,今年8月,德國和法國的電動汽車銷量大幅下降,分別減少了近70%和33%。這一趨勢反映出歐洲消費者對電動車價格、續航里程及充電設施的擔憂。
在另一方面,中國商務部也宣布了對原產于美國、歐盟等地的進口苯酚進行反傾銷期終復審調查的決定。此舉旨在回應國內產業的訴求,并捍衛國際貿易規則。如果調查結果顯示取消反傾銷措施可能導致損害繼續,則相應措施可能會被延長。
這一系列舉措顯示出,在面對外部壓力時,中國擁有強大的應對能力,并能夠在經濟對抗中占據優勢。盡管美國及其盟友多次試圖通過經濟和貿易手段壓制中國,但中國始終能夠穩固應對,并在必要時作出有力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