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27日消息,隨著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的迅猛增長,我國正面臨綠電消納的挑戰。過去20年間,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從82萬千瓦飆升至12.7億千瓦,增長了驚人的1500倍。然而,這一飛躍也帶來了棄風棄電問題,使得電網的靈活性需求日益凸顯。
在此背景下,儲能技術應運而生,成為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的關鍵。當前,我國儲能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今年1至8月份,國內儲能項目總投資已突破3000億元大關。與此同時,新型儲能的調節作用也在持續增強,顯示出其在電網中的重要地位。
綠氫作為消納綠電的新思路,正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盡管目前綠氫的制備成本相對較高,但其巨大的潛力不容忽視。當可再生能源電價降至一定水平時,電解水制氫的成本將接近化石制氫成本,為綠氫的大規模應用奠定基礎。
電解槽作為綠氫制備的核心設備,其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電解槽的價格在短短幾個月內出現了顯著下降。這一趨勢預計將進一步推動綠氫產業的發展。
總的來說,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的快速增長對電網的靈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儲能技術和綠氫消納新思路的出現,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有力支持。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持續降低,我們有理由相信新能源將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
#新能源發電# #儲能技術# #綠氫消納# #電解槽# #電網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