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24日消息,近年來,中國在全球造船市場中的地位日益凸顯,而美國則在這一領域面臨嚴峻挑戰。據《華爾街日報》9月23日報道,隨著中國占據近半全球造船市場份額,美國在造船業方面的競爭力已顯著落后于中國。為此,美國正尋求與韓國、日本的造船企業合作,旨在以更低成本快速建造船只,從而在與中國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報道指出,二戰結束后,美國曾擁有龐大的造船業,航運能力占全球的五分之二。然而,如今在勞動力成本上升、周轉時間延長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美國的造船廠數量銳減,僅剩幾十家,且主要服務于美國內部需求,難以獲得外部訂單。
相比之下,中國造船業發展迅速,產業規模已遠超美國。據美國國會今年4月發布的報告,中國造船業的勞動力規模約為美國的4倍。2023年,中國接收了約1700艘船的訂單,而美國僅獲得5艘船的訂單。據ITBEAR了解,美國海軍研究所的數據也顯示,中國已占據全球造船市場的近50%,韓國和日本分別占據近30%和17%,而美國的產能僅占0.13%。
為尋求遏制中國在造船領域的優勢,美國政府正將海軍優勢作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由于美國并未做好迅速加快軍艦或商船生產速度的準備,美國官員正尋求與韓國、日本等盟友的造船企業合作,以彌補美國造船業的不足。美國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托羅今年早些時候視察了韓國現代重工、韓華海洋以及日本三菱重工的造船廠,希望說服這些公司增加在美國的投資。
美國和韓國之間的合作已經開始取得進展。韓華海洋6月表示,計劃以1億美元收購美國費城造船廠,該廠供應美國約一半的大型商船。此外,韓華和現代最近還首次獲準為美國海軍部分艦艇提供維修服務。然而,根據美國法律規定,美國軍艦必須在美國國內建造,但并未阻止美國與外國造船企業在維修、培訓或技術建議等方面建立合作關系。
英國《金融時報》此前援引美國造船專家的話稱,美國造船業的萎縮是由多個因素造成的,包括上世紀80年代取消對造船業的大部分補貼以及行業整合導致的投資減少。要想實現對成本效益和生產力至關重要的規模和高速迭代,美國造船業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投資。
與此同時,中國造船業持續穩步發展。據央視新聞報道,2024年上半年,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均穩步增長,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55%、74.7%和58.9%。越來越多的國外船東將訂單投向了中國船廠,全球每10份造船新訂單中,就有超過七成流向中國。
綜上所述,中國在全球造船市場中的地位日益穩固,而美國則在與中國的競爭中尋求與韓國、日本的合作。未來,全球造船業的競爭格局將如何演變,值得持續關注。
#中國造船業# #美國造船業# #全球造船市場# #韓國造船企業# #日本造船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