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19日消息,美國近期針對部分中國制造產品提高了關稅,引發市場廣泛擔憂。特別是針對中國制造的船舶,美國可能實施全面的港口費用,進一步加劇了中美貿易緊張氛圍。
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9月13日宣布,自9月27日起,一系列中國制造產品將面臨關稅上調。其中,電動汽車關稅將飆升至100%,太陽能電池關稅上漲至50%,而電動汽車電池、關鍵礦產、鋼鐵、鋁等產品的關稅也將提升至25%。此舉被視為美國對中國貿易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調整。
針對這一舉措,貿易專家Michael Kaye指出,起重機關稅的提高可能預示著未來更大規模的行動。他提到,雖然拜登政府正在考慮其他應對方案,但港口費用的實施仍有可能成為現實。同時,他也透露了拜登政府可能在未來采取類似對策來回應針對中國造船業的提議。
早在今年4月,美國就已宣布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展開301調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等工會甚至提議對每艘抵達美國港口的中國建造船舶征收高達100萬美元的費用,旨在扶持本土造船業。然而,這一提議遭到了加拿大和歐洲船東的強烈反對。
據ITBEAR了解,美國內部也有聲音對這一措施提出質疑。美國商會首席政策官Neil Bradley在報告中指出,對中國造船征收費用并不能有效提升美國造船業的競爭力,反而可能增加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負擔。國際航運公會秘書長Guy Platten也警告稱,進一步打壓造船業可能適得其反,導致日本和韓國船舶需求和價格上漲,最終使得美國付出的代價遠超其從關稅中獲得的收益。
此外,美國海軍部長Carlos Del Toro也在積極游說全球航運巨頭購買美國制造的船只,并試圖拉攏韓國和日本等國家加入遏制中國造船業主導地位的聯盟。然而,中國商務部對此回應稱,美方指責缺乏事實依據,中國產業的發展是企業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的結果。
從全球造船產業格局來看,中國造船業已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大量船舶在中國建造,且新船訂單數量遠超其他國家。這使得美國在面對中國造船業時充滿了無力感和焦慮。
總的來說,盡管美國試圖通過限制中國造船業來復興本土產業,但這一舉措能否帶來實質性改變仍充滿不確定性。畢竟,在全球航運市場中,船東們更看重的是性價比和交付效率。因此,美國在重振造船能力方面仍需面臨巨大的挑戰。
面對美國的貿易限制措施,中國造船業將如何應對?全球航運市場又將迎來怎樣的變化?這些問題仍待進一步觀察。
#中美貿易# #關稅上調# #中國造船業# #全球航運市場# #貿易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