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18日消息,在最近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何詠前就中歐商會年度報告及外資在華狀況發表了看法。他強調,當前外資企業在華經營狀況良好,并介紹了“外資24條”的落實進展。截至目前,已有27項舉措得到實施,包括數據跨境流動規定的出臺和醫藥產品知識產權保護協調機制的建立等。此外,商務部還聯合其他部門在醫療領域開展了擴大開放試點工作。
與此同時,在國際層面,德國和西班牙政府紛紛表達了對歐盟計劃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擔憂。德國政府發言人表示,他們歡迎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的觀點,并認為這是“共同的行動方向”。桑切斯在結束對華訪問后直言,歐盟需要重新考慮這一決定。此外,瑞典也對歐盟的立場持懷疑態度,其首相克里斯特松此前曾警告稱,不應“瓦解全球貿易”。
據ITBEAR了解,歐盟內部在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問題上存在顯著分歧。一些成員國擔心此舉可能引發貿易戰,損害自身利益。在此背景下,歐盟委員會已對部分車企的加征稅率進行了小幅調整。
另一方面,挪威首相斯特勒在訪華期間明確表示,挪威作為非歐盟成員國,不會單邊制裁中國電動汽車。他還積極推銷挪威海鮮,表達了與中國加強合作的愿望。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對桑切斯的表態表示贊賞,并強調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符合中歐共同利益。她呼吁雙方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挑戰,以推動全球綠色轉型。
在此之前,中國商務部已對產自歐洲的豬肉制品發起了反傾銷調查,作為對歐盟可能加征關稅的回應。此舉已對部分歐洲國家,尤其是西班牙的對華豬肉出口產生了顯著影響。
總體來看,面對全球化和電動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各國政府和企業都在尋求互利共贏的合作方式。歐盟在處理對華電動車關稅問題時需慎重考慮,以維護雙方利益及全球貿易的穩定。
#中歐貿易# #電動汽車關稅# #全球化# #互利共贏# #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