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東京奧運會正式開幕,比賽場上的中國運動員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伴隨著每一次的歡呼與雀躍、驚喜與突破、失誤與遺憾,每一個參賽運動員,都在用自己的一舉一動,向人們傳遞著那些永不言棄、努力超越自我的體育精神。
在殘酷的體育競技場上,能夠登上最高領獎臺,是每一個運動員的最高夢想,也是激勵他們努力前行的動力。有人在萬眾矚目下摘得桂冠,有人觸碰過頂峰卻遺憾退場,勝利不會降臨在每一個運動員身上,成功與失敗更不是評判一名運動員的唯一標準。
他們帶著榮耀,帶著遺憾與不甘,也帶著融入身體且無法消失的體育精神,在退役之后,開啟了他們普通但不平庸的下半場人生。
01 “觸碰過頂峰的遺憾”
2016年,從國家游泳隊正式退役、26歲的周妍欣,拉著行李箱,在走出訓練場大門的那一刻,心里萌發出一種快樂:“我終于可以休息了,再也不要來了,我要去迎接我的新世界了。”
2014年提交退役申請后,經過兩年的嘗試與摸索,周妍欣最終選擇回到家鄉上海,成為一家事業單位的普通員工。
從小時候開始學游泳,周妍欣就被教練夸贊“有天賦”。13歲,她在上海市的游泳比賽中,拿到了4塊金牌。15歲,周妍欣被選拔進入國家游泳隊,并在大大小小的游泳比賽中獲得多塊獎牌。離奧運會最近的一次,是在她在參加2012年奧運會選拔時,拿到了第三名——只有前兩名才有資格進入奧運會。
對于她退役的選擇,教練曾反復勸說:再訓練4年,堅持到下一屆奧運會。脾氣倔強的周妍欣,當時腦海中所有的念頭都是:“我不想練了,我要回家,你不要再講了。”
現在回憶起那個時刻,周妍欣覺得自己那個時候“很閉塞”:“如果當時我再練一練的話,或許會取得更好的成績,現在雖然會覺得遺憾,但也都只是回想。”
如果回望那時的周妍欣,會看到的是一名在情緒的泥潭中苦苦掙扎,帶著失望、沮喪,一心只求擺脫當時困境的年輕女孩。
為了游泳,周妍欣曾付出過巨大的努力。最開始,身高1米65的周妍欣,先天條件并不被教練看好,“別人劃一下我就要劃兩下”,但周妍欣不服氣:“憑什么矮的人就不行?”為了戰勝別人,周妍欣在技術上刻苦鉆研,并順利進入國家隊。
進入國家隊之后,她更是一刻都不敢松懈。每天三點一線,訓練場、食堂、宿舍,常年無休,最長的一次,4年沒有回過家。
“那個氛圍讓人不敢偷懶。”周妍欣說,“我們當時正常一天的訓練量是2萬米,如果你休息一天,別人就比你多練2萬米。這么算下來,你會愿意休息嗎?如果你選擇休息,在同一個競技場上,你憑什么能夠比別人快呢?”
2012年,因為訓練導致過度勞累,周妍欣出現了尿血的情況。去醫院檢查時,醫生問她:“你怎么現在才來?如果是普通人的話,可能早就已經躺在病床上很久了。”媽媽在旁邊立刻哭了出來,周妍欣還懵懵懂懂:原來已經這么嚴重了嗎?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之后,周妍欣只得選擇治療,并中斷了日常訓練。三個月后,隊里因為缺人,又把周妍欣喊了回去,在臨時恢復一個月訓練后,周妍欣硬著頭皮去參加了奧運會的選拔賽。
“當時想著,還是去嘗試一下,就當是最后一搏。”雖然擔心自己身體會再出現不適的情況,周妍欣還是做出了試一試的選擇,“但你知道,三個月不訓練,對一名運動員來說,意味著會和別人拉開巨大的差距。”
拿到季軍的結果后,走下領獎臺,周妍欣立刻哭了出來。“當時非常非常失望以及絕望,覺得自己白費了4年的努力,覺得自己以后再也不會有這種機會了,更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適合做這件事情,可能永遠無法再回到頂峰了。”周妍欣回憶。
22歲的周妍欣,在那一刻對自己喪失了信心。她不知道她的身體還能不能讓她堅持到4年之后;不知道即便她能堅持4年,她是否有能力拿到那塊奧運會的獎牌;更不知道自己如果在26歲再選擇退役,是否還能順利開展下一段生活。
種種焦慮和壓力交織在一起,覺得自己已經“為了游泳失去太多”的周妍欣,最終做出了退役的決定。在嘗試了體校教練的崗位后,她感受到了另一種辛苦,尿血的情況也依然沒有好轉。權衡之下,周妍欣選擇進入一家事業單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進入事業單位后,周妍欣放下了壓力。有家長找周妍欣幫自己的孩子看看游泳動作,抱著對游泳的熱愛,周妍欣接了下來。慢慢的,她發現自己的指導,真的讓孩子的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孩子家長找上門來,這也讓她逐漸恢復了對游泳的自信。
現在,除了平日上班、線下帶教之外,周妍欣每周固定三天晚上在抖音直播,教大家如何更好地學習和練習游泳,平時也會在抖音直播中推薦一些游泳裝備。
雖然早在2014年,周妍欣就已經憑借一條“水下踩水”的視頻在抖音火了起來,但從她目前的粉絲量級來看,9萬的粉絲數并不算多。周妍欣希望能堅持自己的風格,“雖然沒有娛樂式的博主那么紅,但我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幫助大家真正提高游泳技術。”帶貨風格她也更多為粉絲考慮,“不會為了賺錢就讓大家去花錢。”
“我覺得抖音不是一個娛樂平臺,而是一個能幫助更多人的平臺。”周妍欣說,“在抖音直播,也算是我個人的一種自我實現,覺得自己對別人是能有所幫助的,所以我可能不太會關注別人怎么看我。”
想到自己曾經的游泳訓練生涯,周妍欣會感覺遺憾:“可能大部分人在自己的生活里面都會有遺憾,但我覺得更遺憾的是,像我們這種,是觸碰過頂峰的那種遺憾。”現在,她會把這種遺憾更多地轉移到平日教學中,希望能教出優秀的學生。
但她也覺得,自己曾經的努力給她帶來了不少的收獲,會讓她在生活中更自律,為了目標全身心投入,事事都要做到最好。這些,都是已經融入骨子里的體育精神。
02 “體育精神要自己去感受”
東京奧運會期間,羽毛球運動員龔睿那,經常在抖音直播間里,和大家一起觀看奧運會直播。
8月2日,在自己的直播間里,龔睿那沒忍住,哭了。隨后,她發了一條抖音短視頻解釋:“是被所有運動員,最后拿到金牌或者是輸了球的那種宣泄、那種情景而感動,每個運動員真的不容易”。在她看來,每名運動員背后所經歷的辛苦,是無法用語言講出來、是常人所無法感受的。
龔睿那自然有資格講出這些話。
2004年,25歲的龔睿那代表中國出征雅典奧運會,獲得第四名的成績。在旁人看來,龔睿那所取得的這個成績離奧運獎牌只差一步之遙,令人遺憾,但龔睿那自己覺得:“別的獎牌其實都沒有太大意義,只有冠軍才有意義”。
2005年,龔睿那選擇從國家羽毛球隊退役,告別了自己的職業運動員生涯。
龔睿那在羽毛球賽場上曾獲得過許多耀眼榮譽:世界錦標賽女單冠軍、馬來西亞公開賽女單冠軍、印度尼西亞羽毛球公開賽女單冠軍、瑞士公開賽冠軍、全英公開賽冠軍……在她看來,職業運動員的經歷,給她帶來更多的是不怕輸、不怕苦的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回想起那段日子,龔睿那的感受是:“很累很苦”,“只不過,當你在經歷的時候,你其實并不知道它是苦的,因為你每天都是這樣過的,你沒有過過那種很舒服的日子”。
因為從小身體不好,“又瘦又矮”,當鄰居看到一個羽毛球招生廣告時,說要送當時5歲半的龔睿那去玩一下。鄰居的無心插柳之舉,卻讓龔睿那的天賦被發掘出來。
很快,龔睿那拿到了當地羽毛球少年組比賽的冠軍,8歲便進入具有“羽毛球搖籃”之稱的安化縣業余體校,13歲破格進入湖南省隊,14歲在全國羽毛球比賽中拿到女單冠軍,并在1996年入選國家二隊。
“最開始是好玩,當你知道苦的時候,發現已經上了這條船了。”龔睿那說。
進入國家隊第一天,龔睿那就覺得自己呆不下去了。“第一天的訓練,把我在省隊一個月的運動量都練完了,之前我從沒抽過筋,那天訓練結束后是我第一次抽筋。”龔睿那回憶,“當時就想回到省隊去。”
教練和父母告訴當時17歲的龔睿那:如果她還想繼續打羽毛球,在國家隊訓練是必經之路,即使現在不經歷,之后肯定還是會經歷,逃不過去的。不想放棄羽毛球的龔睿那,在他們的鼓勵中,咬牙堅持了下來。
自認為自己身體各方面條件都不算突出,到了國家隊這個新環境,其他壓力也撲面而來。進入國家隊時,雖然她年齡最小,但在那個環境中,沒人管年齡,水平才是衡量標準。周圍都是來自各省的前兩名,龔睿那問自己:她的優勢是什么?
后來,龔睿那發現自己的優勢是快速的適應能力和接受能力。“度過那段迷茫期,別人可能需要5個月,但我可能3個月就已經適應了,另外兩個月,我就已經開始突破了。”
和所有運動員一樣,她的訓練生活同樣簡單枯燥。每天在宿舍、訓練場、食堂三點之間移動,更重要的是,每天結束訓練后,要去醫務室按摩和扎針,治療傷病。
“對于運動員來說,傷病是你必須要跨過去的坎。”龔睿那說。在她看來,和一般人比起來,運動員一定要更能忍受痛苦,“因為大家都不愿意為了一點點傷痛,去耽誤一分一秒的訓練時間。”
在2001年拿到世界錦標賽女單冠軍之后,醫生發現龔睿那有彈響髖,勸她趕緊手術,說如果之前知道她有彈響髖的問題,根本不會選她進入國家隊當運動員。龔睿那害怕耽誤訓練,選擇了繼續堅持。“每名運動員都有不同的傷痛,這很正常,當了運動員之后,真的不會害怕這些,況且,根本沒空去想那么多。”
那個時候,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了2000年悉尼奧運會,龔睿那心里一直憋著一口氣,并在2000年到2004年中間,獲得了多個比賽的冠亞軍。2004年,龔睿那成功通過了奧運會的選拔,且在當時世界排名第一。
但,誰也沒想到的意外發生了。奧運會集訓時,龔睿那開始眼部過敏,一出汗眼睛周圍便腫的像蝴蝶,所有專家都來了,但找不到解決辦法,只能勸她盡量不要出汗。龔睿那現在回憶,會認為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壓力太大,“覺得是一個不好的預兆”。半決賽輸掉之后,她已經無心比賽,最終拿到第4名。
龔睿那覺得自己選擇退役,是因為“不愿意再打了”。“什么事情你都想明白了,就選擇不了了,其實沒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就是想離開了。”龔睿那說。
離開之后,龔睿那在齊秦電影中客串過角色、擔任過自己家鄉湖南省益陽市體育局局長。2016年,因為熱愛孩子和羽毛球,她選擇創辦了自己的體育公司,睿那體育。
2020年疫情爆發時,她開始在抖音上發一些自己上課的視頻,“因為好玩兒,可以認識很多粉絲”,并笑稱自己是“抖音上最慘的世界冠軍”。
在抖音上,龔睿那除了教大家如何打羽毛球之外,還喜歡“吃播”和“推廣家鄉的東西”。14萬粉絲雖然不多,但“都是鐵粉,沒有黑粉,即便是黑粉,在我這里呆兩分鐘,也會變成鐵粉”。她也不認為自己在直播間里推薦商品是在“帶貨”,而是好物分享。很多東西都是“自己用的、吃的、穿的”——比如她推廣的家鄉黑茶,就是她從小喝到大的茶。
對于自己在生活中的不同角色,龔睿那認為自己是在更多地去接受新鮮事物,去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
曾經的冠軍頭銜,在她看起來并不太重要,“你總要走出那個羽毛球場,回到正常的生活里面”。而它依然會給龔睿那帶來的影響是,會讓別人用更高的標準去要求她,但她也因此在這些壓力之下,成為了更好、更優秀的人。
想到曾經的職業運動員生活,她有時候覺得,如果對自己更狠一些、對技術更鉆一些,或許能取得更好的成績,但更多時候,她并不愿意去進行這個假設。
現在,龔睿那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青少年羽毛球推廣上,想要把體育精神發揚光大。睿那體育的教學體系和教練員培訓體系,都由她自己親自手寫,并在疫情期間進行了重新思考迭代。
“體育精神這四個字,講出來太淺了,它是融入到一個人骨子里,需要自己親身去感受的東西。”龔睿那說。
03 “只有活下去,才有無限種可能”
和周妍欣、龔睿那的人生相比,前男排國手鄭亮的人生更具戲劇性,也充滿了更多的痛。
出生于1970年的鄭亮,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時,曾是中國男子排球隊“黃金一代”的主力,被稱為亞洲第一副攻,當年曾以3米72的摸高,位列亞洲第一,并曾和隊友一起,獲得過亞錦賽冠軍、亞運會冠軍等成績。退役之后,鄭亮在浙江男子沙排擔任助理。
和所有運動員一樣,鄭亮也在“傷病時不愛去醫院”,而就是這個大家都有的習慣,讓他由此抱憾。
在多年的反復講述中,回憶自己得病的經過,鄭亮已是輕車熟路。在他的記憶中,如果往前倒推自己得病的原因,要回溯到2016年舟山的全國沙灘排球巡回賽。在當天比賽結束后,大家一起聚餐,喝了大量的楊梅酒、吃了很多海鮮之后,半夜回到賓館的鄭亮,奇怪地發現自己“小便解不下來”,但“沒有當回事兒”。
年輕時的鄭亮
此后,鄭亮發現自己走路開始出現輕微障礙,大便也出現了問題,但多年養成的運動員習慣,使得鄭亮依然沒多想,覺得“能堅持”。直到2017年2月份,鄭亮在海南參加全國集訓時,發現自己上樓梯都開始吃力,需要扶扶手,這才著急起來。輾轉回到杭州、上海檢查,最后得到的診斷是:脊髓病變。
“其實如果2016年年底就去醫院檢查,可能會好很多,但這個世界沒有如果。”鄭亮說,“我拖了很長很長時間,已經耽擱了自己的最佳治療時間”。
情況在一天天持續變糟。一年多的時間里,從最初的行走障礙,到需要借助助行器,再到需要坐輪椅,最后到連翻身都需要護工來照顧,鄭亮覺得“沒有辦法接受這件事情”。
“我以前那么優秀,滿世界地跑,最多一年只有一個月是在杭州家里,那么活蹦亂跳的一個人,一下變成了一個躺在病床上癱瘓的人,這讓我怎么接受?”鄭亮問。
2018年,父親的突然去世,對鄭亮更是當頭一棒。在崩潰和掙扎中,覺得自己活著已經“失去尊嚴”的鄭亮,在2018年最后一天,決定做出一個自己人生的重要抉擇:到底是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還是繼續勇敢堅強地好好活下去。
當時,他在心里反復糾結。他想到,如果自己輕生,對自己當時80歲的媽媽會是一個巨大傷害;想到自己的病這么古怪,如果現在選擇輕生,會死得不明不白。“我想著自己才只有47歲,怎么也得把自己的病弄明白,否則真的不甘心。”鄭亮說。
想到那一天,鄭亮依然記憶猶新。那一天,也是鄭亮的戒煙日——此前,他嘗試過多次戒煙,從來沒有成功過,但直到現在,他再也沒有抽過一口煙。“戒煙這么難的事情,我都能做到,還有什么事情我是辦不成的呢?”
“但你知道嗎?堅持,對于我來說,是多么多么難的一件事情。”鄭亮說。
和其他病人不太一樣,鄭亮的脊髓病變是慢慢發展的,這一點,不像他見過的其他人:被車禍撞了、突然癱了……由此帶來的不一樣是,很多脊髓病變的病人,下半身是徹底沒有知覺的,但鄭亮的下半身,會有3%左右的知覺。恰恰是這3%左右的知覺,會讓鄭亮能夠清晰地感受到病痛所帶來的一系列痛、麻、灼燒的感覺,“像有一盆火在燒你,把你扔在煉爐里面煉”。
鄭亮也曾在堅持的過程中,反復燃起過生的希望。
201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時鄭亮所在醫院的醫生去北京開研討會,遇到北京宣武醫院康復科的主任,聊起鄭亮的情況,建議他可以去北京宣武醫院嘗試看看。
抱著能被治愈的希望,已經癱瘓在床的鄭亮,經過辛苦的輾轉波折,趕到北京宣武醫院。經過當時五個醫院的共同會診,醫生告訴鄭亮:“你回去吧,我們沒有辦法。”
“當時真的是無奈又無助,在醫院里發火:這個結果讓我怎么接受?你們是干什么吃的?”鄭亮回憶,“但沒有辦法,這個病目前就是一個世界級難題,無法接受也得接受。”在回杭州的高鐵上,鄭亮突然發起高燒,連續燒了5天。
“雖然那次打擊很大,但因為經歷過2018年年底的那次抉擇,所以我還是堅持了下來。畢竟,我告訴過自己,既然選擇生,就要好好活下去。”鄭亮說。
從北京回來后,一直照顧他的嫂子勸告鄭亮,既然你已經癱瘓了,就要學著面對現實,康復每天只需要一兩個小時,每天既然有大把大把的時間躺在床上,不如嘗試規劃下自己的時間。嫂子建議鄭亮,可以下載一個抖音,用來打發時間。
抖音讓鄭亮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希望。
最初下載抖音,鄭亮只是抱著“玩一玩”的心態,覺得“什么都有,很新奇”,但很快,鄭亮在抖音上看到了很多勵志人生:身體有殘疾的、家里條件很差的。他心想,既然這樣的人都可以在抖音創作、直播、帶貨,我是不是也行?
通過自己的摸索,不懂制作、拍攝的鄭亮慢慢學著在抖音上更新自己的康復過程。當時他心里想的是:可以通過抖音這個平臺,把自己的故事擴散出去,讓更多人關注到他,可以給他的病情帶來更多幫助。
現在,鄭亮覺得這個想法“很正確”。在抖音上,他認識了不同的人,也遇到了很多人提供的不同療法,雖然還沒有遇到效果太多的療法,但這讓鄭亮充滿了新的希望:“現在信息量這么大,科技也在發展,只要哪天、哪個地方攻破了什么東西,或者出了新技術,馬上就能知道。”
在抖音粉絲量上來之后,鄭亮也開始嘗試帶貨,因為身體原因,他現在每天只能坐兩個小時:“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和打氣,讓我覺得很開心。”
他盼望著,能在抖音上結識更多人、獲得更多關于自己疾病的信息,也許有一天,自己能有治愈的可能;他也期望著,抖音能給他帶來更多幫扶和收入,可以緩解他目前并不算好的經濟狀況。
自從得病之后,鄭亮覺得自己已經反復經歷了太多。但回想起運動員生涯中,為了克服訓練難關,所經歷過的起起落落,他覺得這是老天給他出了一道非常難的難題,設置了一個很大的障礙。“就看我這次能不能堅強的邁過去,而只有活下去,才會有無限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