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男孩,都是白羊座、高個子、陽光自信,右滑到你也不例外,這是不是冥冥中注定?”用戶小白和探探上配對成功的男孩說。據了解,與小白有相同感受的探探用戶并不在少數,滑動之前并沒有仔細查看對方的個人頁面,卻總是能匹配到聊得來的好友,這背后究竟是直覺還是科學?
究其原因,原來是探探背后的黑科技,在幫助每位用戶尋得想遇見的人。
從“猜你喜歡”到“互相喜歡”
上過探探的用戶都知道,用戶面對系統推薦的異性照片,喜歡就“右滑”,看不上眼則“左滑”,互相喜歡才可以聊天。相較于電商行業的精準推送,探探的算法推薦具有明顯的區別:前者是根據用戶的瀏覽歷史等行為軌跡來“猜你喜歡”,而后者則是結合雙方的喜好建立匹配策略,來讓社交的兩端實現“互相喜歡”。
而這個看似簡單的照片推薦,乍看只是基于地理信息的隨機推薦,其實背后包含了大量的算法模塊。就比如探探建立的“交友指數”AI模型就是這樣一個成果,可以作為推薦排序的一個重要依據。交友指數由多個維度加權生成,其中用戶使用社交的動機又分為尋覓異性伴侶、消除孤獨感、分享生活、找人傾訴、無聊打發時間等,每個維度又會以程度的不同賦予數值。例如尋覓伴侶就分為輕度交友、談戀愛、相親、結婚等不同的程度。
探探產品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交友指數模型,AI就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預測出該用戶在社交平臺上的行為路徑,以便“人以群分”,從而提升推薦的準確性和匹配成功率。”
流傳至今的“夫妻相”,真的存在嗎?
“夫妻相”的說法由來已久,但真的存在嗎?探探AI團隊通過長期大數據挖掘也發現:社交平臺用戶對長相與自己有一定相似程度的異性會的確更有交流欲望(更愿意右滑)。
對此,據了解,探探的這套夫妻相算法基于Image Embedding(圖像嵌入),按圖片大小不同將其分割為幾十到上百個filter,生成人臉的數字化檔案。并以此為根據在數據庫中篩選出相互之間夫妻相程度較高的用戶,彼此推薦。
一般而言,裸眼評判夫妻相無外乎就是看臉型和五官,而探探用AI篩選夫妻相所參考的特征點要遠遠超過人眼(其中很多AI評判夫妻相的因素并不能用人類語言描述)。在經過數億用戶數據的訓練之后,這套算法可以說是世界上經驗最豐富的紅娘了!幫助年輕人拓展社交圈,探探這套理性而縝密的“夫妻相”算法,卻隱含了大量的感性思考。
在此前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探探CEO王宇表示:“當下多數年輕人會通過社交平臺,找到與自己文化和興趣相同的朋友,并逐步建立相應的文化群、文化圈,最終形成文化群落,從而迸射強大的文化活力。”
業內有關人士表示,現如今的探探更像是一個社區,承載了年輕人的情感生活,這其中有對愛情、友情的渴求,有情緒的釋放,還隱藏著對自我的不斷探索和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