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14日消息,近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對國務院關于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草案進行了審議,此舉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專家指出,這一改革主要是為了應對當前的人口發展形勢和老齡化挑戰。
隨著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的顯著提升,目前已達到78.6歲,標志著我國已步入長壽時代。這一變化意味著人們在老年階段的生活時間將更長,因此,對退休年齡進行相應的調整顯得尤為必要。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賀丹主任預測,到2030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的可能性極大。
據ITBEAR了解,除了壽命的提升,我國人口素質也在大幅提高。數據顯示,新增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超14年,表明我國教育體系在培養高素質人才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這也導致了勞動者進入勞動市場的時間推遲,使得在現行退休年齡不變的情況下,人力資源的利用面臨挑戰。
另一方面,我國老齡化程度正在不斷加深。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達21.1%,標志著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35年,這一比例將突破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延遲退休年齡被視為提高勞動參與率、緩解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
同時,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雖然依然龐大,但自2012年起已開始逐年減少。這一趨勢意味著在未來勞動力市場上,具備高度就業匹配能力的人口將相對減少。因此,通過漸進式延遲退休,可以鼓勵有意愿和能力的大齡勞動者繼續參與社會工作,從而平滑勞動年齡人口下降的曲線。
綜上所述,延遲退休年齡的改革是基于我國人口結構變化的深刻背景而提出的。通過這一改革,旨在更好地適應人口預期壽命增長、提升人力資源利用效率、應對老齡化挑戰以及平滑勞動年齡人口下降曲線等多方面的需要。
#延遲退休# #人口結構變化# #老齡化挑戰# #人力資源利用# #勞動年齡人口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