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11日消息,2024年IPO市場呈現新態勢,過會后終止企業數量激增。據最新統計,截至目前已有45家企業在成功過會后卻選擇終止上市進程,這一數字較2023年的19家大幅增長,超過一倍。在這些企業中,有40家是在未提交注冊的情況下終止,而另有5家則是在提交注冊后決定終止注冊程序。
從板塊分布來看,創業板成為終止企業的主要集中地,共有40家企業,占比近九成。此外,上證主板有2家企業,科創板和北交所各有1家企業選擇終止。這一趨勢反映出當前資本市場環境下,企業對于上市板塊的選擇更加審慎。
據ITBEAR了解,這些過會后終止的企業中,排隊時間最長的是科創板IPO企業北京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達到了驚人的1463天。然而,即便在長時間的等待后,該公司最終還是在今年6月選擇了終止上市進程。另一方面,排隊時間最短的企業從受理到終止相隔僅315天,顯示出市場變化對企業上市決策的快速影響。
在地域分布上,江蘇省的終止企業數量最多,達到9家,緊隨其后的是廣東省和浙江省,各有8家企業選擇終止。行業分布方面,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為主,共有8家企業終止,顯示出該行業當前面臨的資本市場挑戰。
保薦機構方面,中信證券以9家終止企業的數量位居首位,而民生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則各有4家企業終止。這一數據或許將引發市場對保薦機構在IPO過程中角色的進一步審視。
業績方面,這些過會后終止的企業最新一年凈利潤平均值為3.17億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企業面臨著業績下滑的挑戰。在創業板的40家終止企業中,有26家企業最新一年凈利潤低于1億元,占比高達65%。
交易所對這些企業的問詢問題也主要集中在業績下滑或業務成長性方面。多家企業在審核過程中被問及業績下滑的原因及未來成長性的可持續性,顯示出監管機構對于擬上市企業業績的嚴格把關。
總的來說,2024年IPO過會后終止企業數量的激增反映出當前資本市場對于企業上市標準的嚴格要求。這也提醒了擬上市企業,在籌備上市過程中需更加注重自身業績的提升和內核實力的打造,以應對日益嚴峻的資本市場環境。
#IPO終止企業# #創業板# #業績下滑# #保薦機構責任# #資本市場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