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華東政法大學的講臺上,文學教授杜素娟以其獨特的視角,探討了“理想”在當代社會中的意義。面對學生和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對理想的質疑,杜素娟通過文學作品中的經典形象,闡述了理想與人生之間的緊密聯系。
杜素娟指出,現代社會中,許多年輕人陷入了一種“混沌界”的狀態,既無法躺平,也難以卷動,生活充滿了內耗。她以加繆的《局外人》和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為例,揭示了偽生活和偽自我的現象,強調了真正活著的重要性。
杜素娟認為,真正的理想是自我想象,是對未來生活和自我實現的渴望。她通過歌德的《浮士德》和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展示了理想如何成為人生的精神彈簧,使人在絕境中也能重啟人生。
對于失敗的恐懼,杜素娟以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為例,強調失敗既是打擊也是契機,能夠激發人的生長能力。她鼓勵學生勇敢追求理想,即使面臨失敗,也要毫不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