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3日消息,近期我國消費市場呈現出走弱態勢,尤其是二季度以來,消費增速的下滑趨勢明顯,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與年初市場對消費穩步復蘇的預期相比,實際表現顯得較為疲軟。從結構上看,限額以上社零增速的下滑幅度超過了整體社零增速,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社零增速更是持續處于負增長區間,表明大企業銷售狀況弱于小企業,一線城市的消費狀況相對更為低迷。
據ITBEAR了解,導致消費走弱的主要原因在于居民收入與消費傾向增速的雙重下滑,尤其是地產周期對消費傾向的拖累效應顯著。今年二季度,居民收入增速的回落并未如往常那樣帶動消費傾向的上升,反而出現了同步下滑的情況,顯示出居民消費意愿的明顯減弱。分析人士認為,這與當前地產周期的下行態勢密切相關。
從歷史角度看,我國地產周期與消費周期的關系經歷了明顯的變化。2015年之前,兩者多呈現反向變動關系,即地產周期的下行往往伴隨著消費周期的上行,這主要歸因于地產對消費的擠出效應。然而,自2015年棚改貨幣化政策實施以來,地產與消費的關系發生了顯著變化,兩者更多地呈現出同向變動的趨勢。這主要是由于地產在居民財富中的占比迅速提升,使得地產的財富效應對消費的影響日益顯著。
當前,我國正處于地產周期下行的階段,這對居民消費傾向構成了明顯的拖累。不過,從日本的經驗來看,消費傾向的企穩回升需要滿足兩大條件:一是地產在居民財富的占比下降至50%以下;二是房價下跌速度趨于溫和,年均跌幅控制在1-2個百分點。考慮到我國目前地產財富占比仍較高,且房價下跌速度尚未明顯放緩,因此預計未來兩年內地產對消費的拖累仍將持續存在。
總體來看,我國消費市場在短期內仍面臨較大的壓力,尤其是受地產周期下行的影響,消費增速難以出現明顯的回升。然而,隨著政策的逐步調整和市場環境的改善,未來消費市場有望逐步走出低谷,實現更為穩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