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激烈競爭中,中國正加速推進本土芯片制造能力。目前,中國已擁有44家建成的晶圓廠,并有22家在建,預計今年將有18座新晶圓廠投產。這一擴張趨勢在成熟芯片領域尤為顯著,據美國半導體協會預測,到2027年,中國將占據全球39%的市場份額,位居首位。
為了支撐這一雄心勃勃的造芯計劃,中國大規模進口芯片設備。以ASML光刻機為例,中國在今年一季度至三季度連續貢獻了接近一半的營收。全球知名設備廠商如應用材料、泛林等也受益匪淺,中國成為其重要客戶。
然而,近期ASML發布的數據顯示,其三季度訂單同比下滑53%,主要因中國訂單減少。ASML預計,到2025年,中國訂單占比可能降至20%左右,導致公司市值一夜之間大跌16%。這一變化引發全球半導體設備廠商的擔憂。
中國訂單減少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過去一年多里,中國囤積了大量設備,特別是光刻機,已足夠未來幾年使用;二是國產設備取得突破,如北方華創已成為全球第六大半導體設備廠商,晶圓廠開始更多采用國產替代。
全球半導體設備廠商在經歷了一年多的好日子后,如今面臨中國訂單減少的挑戰。這一變化不僅影響ASML,也將對其他設備廠商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