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8日消息,北京市海淀區車道溝十號院內,一座隱匿于蔥郁樹木之中的小樓,默默承載著中國兵器工業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的輝煌歷史。37載春秋前,中國的第一封電子郵件正是從這里啟航,帶著“越過長城,走向世界”的壯志豪言,悄然開啟了互聯網時代的序幕。彼時,我正沉浸于長橋中學的校園生活,對笨重電腦繪制的米老鼠和唐老鴨充滿好奇,卻未曾意識到,一場深刻影響中華大地的互聯網革命正悄然興起,并逐漸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回望互聯網的發展歷程,恰似“紅日初升,其道大光”,其普惠之道,猶如“十丈青蓮朵朵開,混元高閣萬古同”。我們不妨從互聯網進階的三重境界來梳理其非凡歷程,探析其深遠影響。第一重境界,筑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1994年,正值美國華盛頓櫻花盛開的季節,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胡啟恒在中美科技合作聯委會上,與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的斯蒂芬·沃爾夫洽談國際互聯網合作,為中國互聯網之路鋪下了第一塊基石。同年4月20日,中國開通了64K國際專線,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成為全球互聯網大家庭的一員。而今,截至2024年2月,我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已突破11.5億個,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10G PON端口數更是達到了2407萬個。作為校園信息化的一員,我正與同事們攜手推進“雙千兆”協同發展,致力于“信號升格”的專項行動。
據ITBEAR了解,第二重境界,創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1996年,北京中關村大街(時稱白頤路)南端豎起了一塊引人注目的廣告牌,上面赫然寫著:“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向北1500米。”這不僅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上的一個標志性符號,更是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動寫照。從撥號上網到光纖網絡,從每秒64K到平均網速突破83.88M,中國互聯網實現了質的飛躍。30年間,中國網民規模從零起步,如今已突破10.92億,數字經濟規模更是達到了56.1萬億元,一大批網信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涌現。互聯網的發展之路,無論是高光時刻還是艱難挑戰,都見證了我們共同的奮斗歷程。唯有不斷創新,方能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中立于不敗之地。
第三重境界,賦能——“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互聯網不僅賦能了美好生活,更讓世界成為了緊密相連的地球村,讓國際社會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30年來,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3月22日發布的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互聯網應用持續發展,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注入了新活力,推動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讓更多人共享了互聯網發展的豐碩成果。截至2023年12月,我國IPv6地址數量已達到68042塊/32,“CN”域名保有量連續9年穩居世界第一,保有量高達2013萬個。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歷程,是一部充滿激情與創新的傳奇史詩,無數先驅者在這片熱土上書寫了輝煌的篇章。
又是一年開學季,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互聯網已成為高校青年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平臺。越來越多的中國高校將互聯網的戰略藍圖轉化為實際行動,繪制出一幅幅生動的“施工圖”和“實景畫”。在這個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時代,神州大地處處涌動著創新的浪潮。讓我們把握這一時代機遇,更加堅定地擁抱互聯網的未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我們將堅定信心、練好“內功”,努力破解發展難題,在互聯網發展的浪潮中為高校青年賦志賦值賦智賦能,共同書寫新時代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