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7日消息,在全球范圍內,已有半數國家積極布局AI戰略,中國亦緊跟這一趨勢,于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并加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其中人工智能的應用扮演著核心角色。
資源型行業如油氣、礦山、冶煉、化工等,在智能化、低碳化場景開發與應用上已形成廣泛共識,旨在通過構建關鍵基礎設施,確保業務連續性,進而顯著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據ITBEAR了解,資源型行業的數智化轉型標志著“三個跨越”的實現:首先是勞動資料的技術升級,從機械化、自動化向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智能化邁進;其次是勞動對象的轉變,從原材料擴展到以數據資產為代表的全生產要素;最后是勞動者能力的提升,從技術工人轉變為具備跨界能力的數智人才。
勞動資料的智能化跨越是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體現。資源型行業正不斷融合AI、云等新技術,推動生產工具向智能聯動、自主決策方向演進。例如,中國石油利用7000平方公里的地震數據,訓練出15億參數的地震解釋AI大模型,有效提升了地質解釋的精度。山東能源則借助盤古礦山大模型,顯著提高了煤礦施工監管的效率。
在鋼鐵和化工行業,人工智能的應用同樣成效顯著。湖南鋼鐵集團利用大模型技術,將廢鋼定級準確率提升至90%以上,同時降低了焦炭成本。華為與多家化工企業合作,通過AI實時監測和分析傳感器數據,使故障預測準確率超過95%,運維效率大幅提升。
勞動對象向以數據為核心的全生產要素跨越,是當前數智化轉型的另一重要方面。數據在生產、決策、創新等環節的作用日益凸顯。華為與國家能源集團聯合開發的礦鴻操作系統,實現了設備間的互聯互通與數據統一采集,為資源型行業的新質生產力構建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數智化升級過程中,企業可根據自身規模和數字化能力選擇不同的人工智能建設模式。行業頭部企業可選擇自建大模型和算力平臺,區域優勢企業可通過區域集約化模式形成生態合力,而中小企業則可借助第三方平臺能力,快速打造AI應用。
勞動者向懂行業和數字化的數智人才跨越,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華為油氣礦山軍團與多家企業合作,通過跨界交流和人才培訓,促進了人才向懂行業與數字化的融合方向跨越,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華為將繼續與行業客戶、伙伴聯合創新,打造數實融合的生態系統,建設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支撐“生產力要素三個跨越”。同時,基于多樣化的建設模式,讓人工智能普惠更多行業,激發企業潛力,釋放新質生產力,共同推動經濟和社會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