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3日消息,近期,有關小紅書平臺大牌護膚品“臨期打折”現象的報道引起了廣泛關注。據消費者反映,盡管相關報道已經發布,但仍有一些藍V認證的店鋪在售賣疑似假貨或臨期的大牌護膚品,導致不少消費者上當并面臨維權困難。
在報道發布后的幾天里,記者調查發現,多家被曝光的涉事店鋪賬號在小紅書平臺上已經無法查看內容,顯示“因相關投訴該賬戶違反《社區規范》,其內容無法查看”。然而,一些風格相似、售賣商品也類似的店鋪仍在正常運營,不禁讓人懷疑這些店鋪是否只是換了個“馬甲”繼續經營。
據ITBEAR了解,有消費者向記者提供了新的線索,講述了她們的“上當”經歷。江西的馮小姐就是其中一位受害者,她在小紅書的“西風舞美妝好物優選”店鋪購買了一款海藍之謎面霜,懷疑是假貨。盡管她向平臺申請介入,但平臺卻解釋稱店家有憑證證明不是假貨,卻未出示任何證據。這種現象讓消費者對小紅書平臺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面對消費者的投訴和質疑,上海市黃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迅速展開了調查。該局表示,已要求小紅書平臺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內部管理,妥善處理消費糾紛,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對于被曝光的兩家店鋪,由于經營地非上海地區,該局已將線索移送至具有管轄權的市場監管部門。
廣東道怡律師事務所的劉旭輝律師指出,如果店鋪存在欺詐消費者行為,消費者有權追回購買商品所支付的款項,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增加賠償。這一規定為消費者維權提供了法律支持。
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盡管一些售賣大牌美妝護膚品的藍V認證店鋪刪除了此前的“臨期打折”宣傳筆記,但店鋪內仍有多款商品在售賣,且價格遠低于市場價。例如,海藍之謎LAMER精粹水的售價僅為93元,而其他電商平臺的售價為1520元。這種價格差異讓消費者難以判斷商品的真偽。
小紅書平臺目前正謀求轉型為“生活方式電商”,但這一系列的“疑似售假”投訴無疑給其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網經社電商中心主任莫岱青表示,電商平臺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必須重視監管責任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監管體系與消費者信任機制,才能確保電商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對于消費者而言,選擇電商平臺購物時應更加謹慎,注意查看店鋪的信譽評價、商品的真偽鑒別信息以及消費者的評價反饋。同時,一旦遇到消費糾紛,應積極維權,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