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新能源的蓬勃發展,主要驅動力來自于節能降碳的迫切需求。在雙碳戰略的宏偉藍圖下,新能源板塊自然而然地分化為兩個核心子賽道:一是以清潔能源為代表的深度低碳賽道,二是以火電轉型為代表的高碳減排賽道。進一步細化,則涵蓋了光伏、鋰電、儲能等多個細分領域。
截至2024年10月14日的數據顯示,新能源相關指數的市盈率普遍超過了30倍。其中,中證新能指數的市盈率PE(TTM)分位數相對較低,為30.57%,自指數發布以來的表現穩健。
從政策層面來看,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1+N”政策體系持續強化。“1”代表著指導思想和頂層設計,而“N”則涵蓋了重點領域和行業的具體實施方案。這一系列政策的加碼,從降碳和低碳兩個方面入手,使得碳中和事業的目標更加明確,要求也更加具體。
從產業競爭力的角度來看,我國新能源產業在全球低碳發展的浪潮中有望持續受益。新能源車、鋰電、光伏等與碳中和密切相關的產業已經具備了全球競爭力。動力電池領域,中國企業的裝機量占比超過了六成;而在光伏領域,我國各環節廠商的產能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也達到了8-9成。
新能源的長期發展前景廣闊。無論是從政策層面的持續推動,還是從產業競爭力的不斷提升,我國新能源產業都展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在全球低碳轉型的大背景下,我國新能源廠商有望充分受益,實現更加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