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滿一個月,一年級新生大多已順利跨越適應難關,欣然融入小學生活。這一積極變化的背后,與教育觀念的轉變密切相關。
在過去,一些家長錯誤地將幼小銜接等同于小學知識的提前灌輸,這種偏重知識傳授的教育模式并未能有效助力幼兒平穩過渡,反而可能抑制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的發展,違背了兒童成長的自然規律。然而,“雙減”政策的出臺,為幼小銜接帶來了新的轉機。
自“雙減”政策落地實施以來,家長們的教育觀念逐漸轉變,開始更加注重幼兒個體的全面發展,以及其在心理調適、習慣養成等方面對新學習環境的適應能力。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陸莎指出,家長們應當更加關注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及遷移,如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作息規律的建立、每日閱讀習慣的形成等,這些都是孩子適應新階段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基礎。
iEnglish的調查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近七成用戶表示可以適應小學的節奏,超兩成用戶表示在有他人提醒的情況下可以保持課堂專注度。其實,這些孩子之所以能能夠很好的適應小學生活,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自律。
以九歲的馬同學為例,已連續使用iEnglish超過2年的時間,無論上學放假、節慶生病還是臨時狀況,每天都在堅持不低于30分鐘的自主學習。在馬媽媽看來,孩子能養成自律的品格得益于幾點:“iEnglish設置了很多興趣點來激發孩子堅持學習的動力,比如ETP教育游戲可以實現邊玩邊學,比如大量的書籍和視頻,讓孩子們愿意探索自己感興趣的新知識;其次,孩子們已經具備了自由閱讀英語的能力,他們在課堂上受到的贊揚可以積極推動孩子繼續學習。
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學習規劃與自我管理同樣是促進孩子自律的重要因素。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制定合理的學期、假期、每日的學習計劃,教會他們如何合理安排時間、分配任務。同時,鼓勵孩子們積極探索和解決問題,復習和總結知識,培養獨立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一位小學一年級班主任張老師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在入學初期,我會幫助孩子們制定一份簡單的學習計劃,并教會他們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隨著孩子們逐漸適應,我會引導他們自主制定計劃,并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p>

為了幫助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iEnglish除了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外,還引入了獨特的習慣鬧鐘功能。這一功能可以根據每個人的學習計劃和需求,設置每日學習時間和任務提醒,陪伴孩子按時完成學習和閱讀任務。李媽媽表示,習慣鬧鐘是孩子學習“習慣規劃”的好工具,可以幫助孩子規劃、制定和管控習慣,無論是學習習慣還是生活習慣。
“這種方法有效減少了家長對孩子的反復命令或強烈要求。清晰的規劃有助于孩子逐漸養成自律、獨立學習、有序生活的習慣,也有助于在學習和陪伴中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眎English相關產品負責人表示。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自兩歲齡開始,兒童就有了解行為規范和自我調節的意識。他們逐漸學會自我評估,并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負責。這些自我評估和自我管理的技能不僅是他們適應新環境的關鍵,更是他們在成年后發展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的基礎。因此,家長和教育者應當抓住這一關鍵時期,通過合理的引導和規劃,幫助孩子建立起自律和自主學習的習慣,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雙減”政策下,幼小銜接不再單純追求知識的提前灌輸,而是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自律作為孩子適應小學生活的關鍵特性,需要家長和教育者的共同引導和培養。通過合理的教育規劃、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以及優質學習資源的提供,可以為孩子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