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15日消息,前谷歌CEO兼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在斯坦福大學的一次演講意外點燃了公眾輿論的熊熊烈火,其關于人工智能未來走向的激進言論尤其令人側目。此次風波不僅因他提及谷歌內部對于工作模式的爭議性看法——“在家辦公優于競爭勝利”而掀起波瀾,更在于他對AI創業路徑的大膽設想,直接挑戰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底線。
施密特在演講中提出了一個頗具爭議的觀點,他暗示AI初創企業或許可以采取一種非常規策略:利用AI工具先行獲取知識產權(IP),隨后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可能隨之而來的糾紛。為了具體說明這一點,他舉了短視頻平臺TikTok為例,假設該平臺遭遇封禁,施密特認為,任何有技術能力者都能迅速利用AI復制出一個功能相似的應用,包括用戶數據、音樂版權等在內的所有核心元素,并立即推向市場。他進一步指出,若該復制品大獲成功,創業者只需聘請律師團隊應對后續的法律挑戰;反之,若項目夭折,則最初的“獲取”行為似乎也變得無關緊要。更令人驚訝的是,施密特還聲稱,這種操作模式在硅谷并非孤例,而是某種程度上的行業常態。
作為曾經的谷歌掌舵人和硅谷深諳其道的老將,施密特的此番言論無疑觸動了科技界乃至更廣泛社會群體對于科技巨頭及其背后價值觀與道德底線的深刻反思。公眾開始質疑,在追求技術創新與商業成功的同時,是否應當堅守基本的法律與倫理原則。
斯坦福大學方面已迅速作出反應,撤下了相關演講視頻,以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而施密特本人也在事后向《華爾街日報》表達了悔意,稱自己關于谷歌工作模式的表述存在誤導,并請求刪除引發爭議的視頻內容。然而,這一系列事件已經足以在科技界乃至全社會范圍內引發一場關于科技倫理與商業道德的深刻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