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9日消息,曾被視為公共衛生噩夢的“地溝油”,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為了航空業寄予厚望的綠色資源。這一轉變不僅令人咋舌,更揭示了其在可持續發展領域中的巨大潛力。
地溝油,因其質量低劣、衛生條件極差而聲名狼藉,曾是食物中毒和健康風險的代名詞,被嚴格禁止用于食用油領域。然而,隨著“節能減排”成為全球大趨勢,地溝油的命運也迎來了戲劇性的轉折。
據ITBEAR了解,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在2021年和2022年兩度承諾,要在205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面對這一宏偉目標,航空業開始尋找減排良策。在諸多嘗試中,可持續航空燃料(SAF)脫穎而出,成為航空業減碳的希望。而地溝油,正是制造SAF的關鍵原料之一。
SAF以廢棄的動植物油脂、油料、使用過的食用油等為原料,相較于傳統化石燃料,其整個生命周期中的碳排量可減少高達85%。這一顯著優勢使得SAF備受IATA青睞。
起初,SAF的主要原料并非地溝油,而是大豆、玉米等農作物。然而,用糧食制作生物燃料可能引發糧食危機,這一隱患促使人們尋找替代方案。最終,地溝油因其可利用性高且不影響糧食安全,成為了SAF的主要原料。
歐洲議會已通過新規,規定到2025年歐盟機場起飛的飛機所用SAF需占總燃料的2%,并計劃到2035年和2050年分別提升至20%和70%。這一政策進一步推動了地溝油向SAF的轉化。
然而,SAF的普及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盡管地溝油作為原料具有價值,但其成分復雜,含有無法利用的雜質,真正能用于制作SAF的地溝油少之又少。此外,地溝油還被用于生產生物柴油、肥皂等物質,進一步限制了其在SAF生產中的應用。
產量有限導致SAF價格高昂,約為普通燃料的3倍。航空公司難以為了減排而犧牲利益,這使得SAF的大規模應用面臨挑戰。
盡管中國每年產生大量地溝油,但經過不可用和制作消耗后,可用于SAF生產的量仍然有限。然而,中國在SAF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并成功完成了首次加注SAF的演示飛行任務,展現了國產商用飛機的良好飛行性能。
展望未來,由地溝油制成的SAF有望獲得廣闊市場。這一轉變不僅為地溝油賦予了新的生命,也為航空業的減碳之路提供了新的可能。對于公眾而言,這意味著地溝油將更多地用于飛機燃料,減少了人們食用到地溝油的風險。
這一轉變無疑是一件幸事,它讓曾經的健康隱患變成了環保的助力。正如一位用戶所言:“飛機吃了地溝油,人們吃的就少了,地溝油有了更好的家,真為地溝油感到高興。”